报社杨建光报社周海涛
十年的工作并不长,但足以改变人生的轨迹。17年前,当刚满20岁的柯走进沈阳铁路信号厂大门时,他万万没有想到,十几年后,这将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光辉印记。
柯,中国工业集团公司电气中心三班调整班长。她扎根一线,用创新和责任形象地诠释了劳动模范、劳动者和工匠的精神。
柯所在的继电器组装车间年产60万台,保证了中国铁路70%的市场需求。2003年,20岁的柯离开学校,成为这里的一名接力调整工。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着大师们的调整方法,就下定决心要尽快成为其中一员。但是,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需要无数的练习。——调节继电器的强度和角度有精确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电气特性。在崔保华大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她努力学习,课后练习,做笔记,写心得。她是半年来第一个上线独立制作的。
凭借这份坚韧,柯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他不仅成为了调整线上的“大雁”,而且通过经验积累和思考总结,引入了独创的调整流程,在信号中继调整领域掀起了创新之风。世界著名继电器制造商西屋公司的专家在参观工厂时看到了她的调整方法,并多次惊呼“中国奇迹”。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柯先后荣获机车奖章、中央企业技术专家、国家技术专家、辽宁省妇女功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交通技术专家等荣誉。
在过去的几年里,她培养了22名学徒。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团队涌现出一名国家级技术专家和四名央企技术专家。在她的领导下,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发展成为中国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和沈阳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工作室攻克了12个疑难制作项目,获得30多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6项,获得国家级成果5项,省级和铁路行业成果5项。
未来的路还很长,柯对充满信心。她不会忘记自己原本的心,继续前行,为祖国高铁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