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成渝高铁经过技术改造达标,提速提质,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科技创新投入使用。成渝高铁的公交运营将直接运营一个小时,使乘客沿线出行更加便捷,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成渝高铁是沿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渝经济圈城际铁路网的主骨架,全长299.8公里。自2015年12月建成以来,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运营,客流呈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共发送旅客3185万人次,比2016年增加1507万人次,增长89.8%。
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建设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满足沿线人民的出行需求,中铁集团充分利用我国高铁科技创新成果和运营实践经验,积极组织开展加快提升成渝高铁质量工作,在多项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改造后,除两个枢纽外,中线将以最高时速350公里运行。
一是高铁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创新升级。轨道、信号、接触网、牵引供电(改造)、通信、信息等工程得到加固改造。线路道岔的TQI值(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达到了国内同等级线路的先进水平;进行信号软件升级测试,优化调整列控系统数据软件,满足动车组5分钟追踪运行条件;全线已更换近8万根悬链线悬挂线。改造后,技术装备水平完全达到了最高时速350公里的优质安全运行条件。
第二,动车组利用维修技术实现创新升级。配备最新检修设备的8组CR400AF复兴多机组(短编组)投入使用。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PHM)开发并投入使用,具有预警和维修决策功能,逐步实现了从计划预防性维修向数字化精确维修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动车组的安全保障水平。
三是高铁防灾技术创新升级。全线建成地震预警监测系统工程,风、雨、异物侵入监测子系统同步接入中央系统,可实时监测预警自然灾害和异物侵入,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
四是高铁速度检测技术创新升级。对轨道状态、路基、桥梁、隧道、牵引供电、电磁环境、通信系统等13项进行综合测试,逐步进行动车组提速试验。最高测试速度达到385 km/h,测试里程超过4万km,各项指标均为优秀。
第五,电子客票技术创新升级。利用大数据、内存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购票服务,推出小时票和定期票两种新的购票系统,并按照“预约直刷”的模式乘车,让乘客在有效期内随时出行,开车前预定座位,未启用随时退票,为乘客提供更好的购票和乘车体验。
中铁集团在成渝高铁上安排87.5对移动车,优化运输组织,加密列车行车频率。成都到重庆的平均时间是每20分钟;优化旅客候车、登机流程和接转服务,并实施验证和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