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赵凤斌周赫要学会忠诚
12月19日上午,可可西里清水河地区滴水成冰。0800时,西宁供电段清水河电力车间11名员工,随着一声急促的哨声,在车间院子里迅速整齐的排好队。他们刚刚接到通知,清水桥站的电源线出现故障,需要立即处理。
清点人数,准备工具,安排分工.短短几分钟,每个人的帽檐、围巾、眉毛都已经挂满了一层厚厚的霜。
可可西里被誉为世界第三大无人区,平均海拔4600多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到平原地区的一半。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4摄氏度,冬季气温可以达到零下30摄氏度。一年中,平均温度在零下300天。在这里,即使是简单的散步也会让人感到胸闷气短。
做好准备后,清水河电力车间的工人开车上路了。窗户两侧,黄驼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粗糙光秃秃的鹅卵石铺满戈壁,远处,连绵起伏的昆仑山被积雪覆盖。十分钟后,天空飘来零星的雪花。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当他们到达清水桥站时,地球已经是白色的了。每个人下了车都不寒而栗。
经过集体测量分析,判断故障为电缆击穿,损坏的电缆需要切割后重新连接。9点40分,“天窗”命令下达,大家迅速投入工作。在冰冻的雪地里挖电缆特别困难。一把鹤嘴锄下去,地上只剩下半个拳头大小的坑。荡几下,整个人就会气喘吁吁。他们轮流摘镐,踩在光滑的土壤上,一点点“啃”下去。
一个小时后,终于挖到了一个长、宽、深1米的坑,电缆从土里露出来了。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文成立即拿起电缆故障测试仪,跳进泥水坑,迅速测试故障点。他弯下腰,蹲下,站起来,但手并不乱。不到10分钟,王文成的背上就下了一层雪。
几分钟后发现故障点,但连接电缆对中间头的制造要求非常高。为了符合技术标准,大家都脱下了棉手套,将手指暴露在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下进行精细操作。转了半个小时后,电缆中间头制造完成,连接完成,测试正常,设备恢复正常运行。在漫天的大雪中,他们又开始埋电缆了。
清水河电力车间冻土段长450公里。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大雨过后经常会下冰雹。在冰雹结束之前,大雪花开始席卷天空。电力工人经常承受极端天气的考验,涉过山河,日夜处理故障,这已经成为他们的惯例。
11月10日,清水桥至楚玛尔河站898号塔楼因冻害倾斜。清水河动力车间的工人们日夜冒着严寒,困了就在冰冷的帐篷里打个盹,渴了就要矿泉水,饿了就啃冻白饼配咸菜。
平均每个人都磨损了5副手套,修复时间从5天减少到2天。由于他们的集体努力,自车间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责任设备故障,每年都被评为西宁供电段先进集体,旗帜飘扬。
14点20分,这群人回到车上吃午饭,但他们的手冻得麻木僵硬,几乎拿不住白蛋糕。
回来的时候,车窗外,可可西里还有雪花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