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很多“农民工”想家,或者在网上买票,或者收拾行李。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他们的心已经飞回了家乡。春节返乡,维系亲情,留住乡愁,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体现了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但现在天气寒冷,疫情防控压力加大,我国疫情交织叠加。“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遇到了变数。这时,提倡“就地过年”是一种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千山万水”阻挡不了我们对家人的爱,但不确定的疫情蔓延可能会给这份爱增加重量和负担。如今,移动智能设备发展了通信,面对面的护理被“在线”联系所取代。在特殊情况下,这种传递温暖的方式更加温柔。当理性占了上风,当科学有效取代盲目跟风时,生活就有了保障,春节就增添了安全、安宁、和谐,对家人和自己都有责任。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旅游是必然的”,“困难重重还是要回家过年”,所以要办理必要的备案手续,提前做好核酸检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和危险区域。
面对即将到来的亿万人口,疫情防控面临诸多困难和阻滞点。一方面,交通、卫生、新闻媒体、社区等相关部门要做好防控工作。铁路部门要加强大数据跟踪,做好车厢、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消毒通风工作,做好乘客体温监测检查工作,提醒乘客佩戴口罩。卫生医疗部门要加强流行病学分析和防控,及时做好核酸检测和监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带来全方位的关怀。新闻媒体应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杜绝虚假传播和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负面舆论。社区工作者要做好网格化管理,在第一时间做好外来人员的调查登记,加强警卫执勤,严格控制危险区域人员随意出入。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合理引导广大农民工就地过年。政府和企业要拿出政策和资金补贴农民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交通、民生等部门要加强区域交通、民生、食品等基本保障,确保网络畅通,口罩、消毒剂、食品等物资供应充足。对于当地过年的职工,企事业单位也要保障他们的春节假期权利,比如春节期间上班,放假后休假,分批安排,以保障他们探亲的权利。
“就地过年”是一个温馨的提醒,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哪里过年还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当然希望有更好的对策帮助我们过好春节,为疫情防控做出更大的贡献。(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