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铁道资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 2021-01-23 浏览:

人民日报杜尚泽刘时安新本建曹灵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看中国一百年,上上海。”。

今天,人们跟随革命前辈的脚步,走进了辉煌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是“现代中国的光明摇篮”。

一座长期引领中国对外开放潮流的城市,在人口众多、海航丰沛、商人千人的繁华都市里,积淀了一种殷红的气质。红色的废墟像星星一样明亮。

走进在繁华的大街小巷隔着一堵墙的石库门,走进一条烟火浓郁的小巷,去寻找百年前上海的红色足迹,也是在中国共产党贫弱的时候寻找它的一次跋涉。

在被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这里。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离李付德不远,一年后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1925年初,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广济里宣告结束.

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第一部党章,第一次公开出版《中国共产党宣言》,建立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的组织,实行使党群众化的组织路线……循着时代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一个政党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走向繁荣的不懈探索。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黑暗中的光明和对人民的信念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方向和基石。

红色是上海的根脉。从1921年诞生到1933年中共中央迁至江西瑞金,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海永久建立的。一些红色的文物因为经历过的人的死亡而遗留在斑驳狭窄的小巷里。一位文学研究者告诉记者:“保护和修复红色遗址是一个同时进行的救援项目。”

黄埔区云南中路171-173号,是一幅不显眼的卷首,但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1928-1931)新翻修的旧址。在白色的恐怖下,谁能想到,在隔壁剧场的音乐里,在一楼喧闹繁华的诊室里,二楼的“复兴”布村,竟然是敌人无处可寻的中共红色中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智慧改写了一百年前的局面,深刻影响了历史进程。

为什么选择上海?很多研究者给出了答案。海陆要道的地理位置,开埠后日益壮大的产业工人的阶级基础,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思想土壤,经济、社会、人口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叠加。随着潮流而崛起的上海,群星璀璨。

多年以后,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回忆起他青年时代在上海榆阳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他说,到1920年夏天,我在理论上和一定程度上的行动上都成了马克思主义者.

上海的红色故事也是一幅大浪淘沙,英雄云集的地图。他们勇敢无畏,生来就是抱着一把火死去的,尽管前方有更多的荆棘和危险,他们决心改变中国的面貌。

中国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历史,浓缩在大街小巷,河堤,船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代人的觉醒,唤醒了一个民族;一代代传承,红色故事延续成新剧本。

白发和垂死的孩子在文物前轻声交流;几个外国朋友看到热闹就鼓掌;一群少先队员欢天喜地地来了,红火无边.在上海星罗棋布的《最初的教室》里,前来吊唁的人们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管用?史料和文物也是钥匙,打开了解读、探索和追问历史逻辑和精神密码的大门。

一百年前,这个国家有很多马克思主义,但那群年轻人只相信

它已经从50多人发展到9100多万党员。从萌芽,到创造,到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2017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的场景被镌刻在党的光辉历史上。纪念馆是序列馆,巨大的党旗浸透了鲜血。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其他常委同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支持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他们的声音一个词一个词一个词地汇聚在一起。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的誓言穿越时空,如大潮奔腾,茫茫汤水。

THE END

相关资讯

拉林铁路货运忙
铁龙穿荒漠 沙海变通途
聚焦“四保”目标任务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