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有这样一列火车,充满浓郁的地方口音和乡愁,缓缓穿行在鲁中山区。火车沿途经过山区的18个偏远车站。最贵的票价才12元,最便宜的才1元。这里时间慢,旅途曲折,但总有人来找你。(2月4日央视财经)
“慢车”是播种希望的愿景车。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慢车”已经渐行渐远,成为一种怀旧的记忆,但对于山区人民来说,这种必须在每个车站停下来的绿皮车,却担负着在偏远地区运送旅客,担负着在贫困地区供应关键物资和出口农产品的责任,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
“慢车”是推动发展的富车。铁路是经济发展带。“慢车”的运营不仅解除了沿线人民的致富梦,也拓宽了沿线人民增加收入的渠道,使沿线人民真正走上了小康之路,有效地帮助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铁路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开发号召,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开通公益性“慢车”,充分发挥市场效应,允许旅客在“慢车”上销售土特产,甚至在部分列车上设立特殊区域。交易做火车市场,让火车成为“大市场潮”;充分发挥物流作用,在列车车厢预留一些货物,通过增加行李车等满足沿线人的需求。放大“慢车”的社会福利效应,让“慢车”成为“富人的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客运和乡村旅游的闲置资源有机叠加,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乡村旅游号”,实现“地方火车旅游”新模式。
“慢车”是服务民生的龙头车。流量被屏蔽,想法不能被屏蔽;自然环境不好,思想一定不坏。解决贫困问题,除了“输血扶贫”,还需要“造血扶贫”,让山区贫困人口真正转变观念,摆脱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如果把高铁比作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那么“慢车”就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毛细管,为贫困地区带来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
一排排充满时间和温情的“慢车”,反映着国家沉重的民生红利,展现着当地人的辛勤劳作,饱含着铁路对人民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