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23: 00,一辆刚下高速的黄色工程车冲破黑夜,拐向南广线狮子岭下车的小路。坐了2个小时后,玉林工务段贵港高铁线路车间维修队9名工人下了车,伸直身体,斜踢,然后卸下机具。
"线路不通,你可以去上班了。"23时58分,现场警卫白发出施工封锁调度命令。我赶紧拿起内燃捣固机,走进大门。其中一个将近50斤重,踩了一半台阶就重重地出来了。
“手术灯按下一点,不要让光束偏离。”去k227 720下作业现场时,工长陈玉文看着路面说:“这一段是曲线,属于线路薄弱处,超高必须准确测量。
我看到他在手术区两边来回跑,俯身在栏杆上找“小坑”。经过一番“鹰眼”目测,他让我测量线路的高度和水平,然后通过对比现场的手术方案来检查病位。这时,他放慢车速,数了一下枕木上的里程,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测量值,算了一下起步量,然后写了出来。
另一名工人挥手让道路升降机慢慢升起栏杆。我拉下捣固机,俯下身,弯下左腿,双手操作,将道碴捣入轨枕底部。当时,机器的声音和燃料的气味充斥着耳朵和鼻子。我试着下来来回插,但是机身不好控制,身体就抖,不注意就斜。早春温暖的夜晚,捶两三个头汗都很厚,一轮几米后后背都湿透了。手术过程中,有人依次脱下外套,但反光的衣服都是用短袖连着的。
两组人员轮流后,百米线路的捣固作业有序紧张的进行着。随着最后一台打夯机的关闭和退出,我们松了一口气,准备穿回肩上的外套。没想到被质检的陈师傅大声喊:“不行,捣固量不够,得补。”听到声音后,我们一起加入了。有人说:“水平0.5mm,小问题,收下。”大家附和:“是啊,大家都累了。”
“不,小问题也是问题。运气好的话,容易出大问题。”一贯严谨的陈师傅,不放过任何隐患,率先敲响了捣固机。其他人纷纷响应,迅速消除了0.5毫米的线路不规则。“现在多花点时间,以后就能少来了。当我再次回来检查时,陈师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时再看100多公里的返程方向,也明白了陈大师“更真实”的实力。(邓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