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沈娟本报傅立斌马新忠
2月25日,天昏地暗,晋西北山区春寒料峭。
7时30分,朔州工务段偏关线车间工人已经乘车出发,前往朔州线122公里至123公里处,进行分段更换大型橡胶垫的维修工作。
朔准线连接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等主要产煤区,自2019年初开通以来,已成为“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之一。今年春运高峰期间,能源需求增加,春运高峰举行“大考”。
“沿线大部分道路都是山区。通往作业区的路很长,很难走。9点的‘天窗’要提前2小时准备好。”36岁的卢长庆是片管线车间第一党支部书记。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是他们“练习”的第一步。
汽车进入深谷山路,一路颠簸。车间管辖硕转线114.37公里线路,隧道和桥梁占一半以上。“春天,风很大,风沙很大,在桥上工作时,你必须格外小心。”卢长清说,这里冬季线路冰冻路段多,雨季山区防洪压力大。工人确保设备安全的高劳动强度是他们遇到的另一个障碍。
9点,下达了“天窗”的命令,线路上响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操作声。操作员使用螺栓机每隔一个轨枕松开一组螺栓。
“山里信号不好,对讲机经常收不到信息,只能通过G网手机联系。回到宿舍,大家的手机信号有时候都不在,感觉像是在孤岛上。”陆长卿说,第三个层次的“修炼”,是抵御孤独。车间周围没有超市,要开车去8公里外的偏关县,更别说经常回家了。
在外地过年的年轻工人曹步阳,是第一次在外地过年。他说:“卢和大家聊天,组织篮球比赛和象棋比赛,让每个人都能在车间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但他很少和家人团聚平日在车间里忙着大事小情的卢长庆,每到假期就主动和回不了家的工人呆在一起安抚他们。
临近中午,3个小时的“天窗”即将结束,操作人员抓紧按标准调整已整改线路的轨距、高度、标高,对线路质量进行最后的背检。
蜿蜒在铁路线的群山中,看不到尽头。陆长卿鼓励大家:“青年‘修炼’要顺利过关,必须像这条青年运煤通道一样放出更多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