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铁道资讯

汇聚亿万人民力量的宏伟蓝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记

作者: 2021-03-20 浏览:

新华社记者安贞陈雨薇谢姚希

“通过!”

2021年3月1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从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提出,到本届人大批准计划纲要,党的思想通过法律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

蓝图已经绘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迎来了新的起点——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朝着第二个世纪的目标奋勇前进。

“十四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如何编制的?有什么特点和亮点?如何保证规划纲要的实施,为新的发展阶段开好头?新华社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新的旅程绘制宏伟蓝图

这份75000字左右的规划纲要,以19篇、65章、192节的篇幅展开,向我们展示了未来5年、15年中国发展的壮丽画卷。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后,中国将利用这一势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世纪的目标迈进。“十四五”时期意味着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

站在“两百年”的十字路口,中央决定,十九届五中全会要围绕“十四五”提出建议,统筹考虑“十四五”和2035年的长远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十四五”计划的编制。从规划建议到规划纲要草案,他亲自规划指导,做出重要部署指示,及时检查和指导重大问题,确保规划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起草建议草案的总体思路是,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条件,牢牢把握中国主要社会矛盾,深入贯彻新的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九大为实现第二个世纪目标所作的战略部署,对中国“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和战略部署。”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解释起草规划建议时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制定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长远目标,突出了新的发展观的引领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战略,实施了重大的前瞻性、全局性、根本性和针对性措施,统筹规划了重要领域的持续改革,为实现第二个世纪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央全会后,国务院《纲要草案》“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全面标定中央建议精神,量化“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起草并形成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这是凝聚、创新、发展新篇章的蓝图。——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line-height: normal;">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将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踏上新征程的“启航”规划。   这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部署——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规划建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规划纲要全面贯彻规划建议精神,把规划建议明确的大方向大战略,转化为未来发展的重大工程、重要行动、具体政策,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勾勒了清晰的路径安排。   这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向指引——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   从规划建议到规划纲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持续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广聚民智的行动纲领   从规划建议到规划纲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这既是中国发展规划体系的鲜明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始关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考,并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就相关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及时研判、及早研究。   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问题,并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   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是规划编制最鲜明的特点。   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访农家、进企业,察民情、问良策。   2020年7月到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党外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地方党政领导、基层代表等各领域各阶层人士意见建议。   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   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通过互联网就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还是第一次。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规划建议后,国务院“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对标对表中央建议精神,起草形成纲要草案。   在纲要草案的编制起草过程中,国务院“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讨论纲要草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20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等研究提出拟纳入纲要的主要目标指标和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项目,召开系列座谈会听取部门和地方意见,赴中国科学院、社科院、工程院等单位听取专家意见。   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形成合力。编制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问计求策活动,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并线下发放问卷4000多份。此外,通过召开座谈会,收到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300多条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充分咨询论证,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纲要草案中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绍。   2021年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草案。   1月20日,国务院第5次全体会议讨论纲要草案,决定将纲要草案发往各方面征求意见。国务院还组织多场座谈会,听取各领域、各界别人士意见建议。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规划纲要草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巩固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讨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切实把规划纲要制定好,为更好实施规划纲要奠定坚实基础。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   大会闭幕前夕,根据代表委员在审查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起草组对规划纲要草案作出55处修改。   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陈国民收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的感谢信。   因为他的建议,规划纲要草案第五十章第四节增加了“开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的表述。   “这是践行‘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陈国民代表说。   此外,根据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规划纲要草案还作出在第三十八章第四节增加“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修改。   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新征程已经开启。衔接历史与未来、统筹国际和国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落地实施,将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规划纲要凸显高质量发展主题——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逻辑主线贯穿规划纲要全文。   规划纲要提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大类20项指标,突出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勾勒未来中国发展脉络。   “这些指标体现了新发展理念要求,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充分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强调,目标值的设定和测算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同时也为应对不确定性预留了空间。“这些指标就像奋力一跳可以够到的高度,但必须奋力一跳。”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规划纲要突出统筹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要求,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和安全保障类指标,对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粮食、能源资源和金融安全等作出具体安排。   此外,突出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的项目支撑,围绕国家所需和人民所盼,规划纲要共设置20个专栏,提出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   规划纲要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五年规划,既是“国事”,也是“家事”。   规划纲要设定的20项指标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覆盖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   通读纲要全文,无论是指标设定还是城乡发展,无论是生态文明还是文化强国,从街区制、慢行网络到保护乡村风貌、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纲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代表委员们纷纷评价,这是一部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民生味很浓的五年规划。   规划纲要强化落地实施——   一部着眼未来5年乃至15年发展的长期规划,如何确保落地实施?   规划纲要将“加强规划实施保障”作为结语,并设置独立一篇。   规划纲要提出,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建设和国家发展规划的规定、要求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加快出台发展规划法,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法治保障。   从统一规划体系到完善监督体系,从完善制度构建到加强法治保障……近年来,我国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并将之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催人奋进。   踏上新征程,迈出新步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接续奋斗,宏伟蓝图必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图景。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THE END

相关资讯

拉林铁路货运忙
铁龙穿荒漠 沙海变通途
聚焦“四保”目标任务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