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洛阳第39届牡丹文化节期间,郑州局集团公司科学调配运力,新增开通郑州至Xi安“洛阳牡丹”旅游专列2列,满足游客赏花需求。图为4月1日,身着汉服的旅客在首班“洛阳牡丹”旅游列车上合影。颜
“洛阳牡丹”旅游列车列车员用“牡丹花”迎接旅客。颜
洛阳牡丹花会是中国四大名会之一。2010年,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今年,这个节日持续到5月10日。目前洛阳牡丹种植面积36万亩,早开品种已全面进入花期,中开品种陆续开放。望城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国国家公园、国家牡丹园、国际牡丹园有近300个品种、10万株牡丹。
四月的河洛大地,风景秀丽,鲜花醉人。4月10日晚,洛阳隋唐国家历史文化公园迎天门遗址广场一片异彩纷呈,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惊喜开幕。这座千年古都迎来了最精彩的时刻,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去参加了牡丹节。
走出洛阳龙门站,站广场上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牡丹花在灯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用手机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洛阳是最适合的脉花,牡丹在世界上特别惊艳。”牡丹是洛阳的名片。牡丹优雅、瑰丽、美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吉祥的含义。它代表了中国一个伟大国家的风格,是国家繁荣和人民生活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朝,盛于唐代,盛于宋代,成为天下第一。洛阳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牡丹文化。每年《谷雨清明》期间,洛阳城人山人海,游客争相观赏牡丹的美丽容颜。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独特,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多色,还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玫瑰型、托桂型、绣球花型、皇冠型、金戒指型、千层台亭型、花篮台亭型等10种花型。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花开就迁都。”目前正是牡丹盛开的时候,高铁已经成为人们观赏牡丹的重要交通工具。4月11日,1995年后出生的女孩王腾和她的朋友们穿着汉服在花海中游泳。这是郑福高铁开通后,他们第一次坐高铁从周口到洛阳赏花。“几乎每半小时就有一辆公共汽车。坐高铁就像坐公交车一样。离开又离开太方便了!”王腾拍了漂亮的照片晒在他的朋友圈里,并没有忘记称赞高铁。
高铁以花为媒,洛阳快乐行。洛阳旅游资源丰富。除了牡丹,还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寺.如今,在高铁的带动下,洛阳的旅游业逐年升温,新的大门打开了。
中铁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抓住洛阳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从去年开始启动“古都之夜8点”高铁,激活了“河南人游河南”的短途旅游市场。今年,他们提前对牡丹文化节客流进行了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交通组织方案:郑州东与Xi安北之间开通了两列“洛阳牡丹”高铁旅游列车;根据客流情况,分时段新增旅客,周末新增省内短途高速列车多达15列,满足周末大客流需求;郑州至洛阳每天开行170多趟高铁,实现公共交通,方便旅客出行。
洛阳是第二个
近日,旅客王女士在洛阳龙门站查询旅客换乘路线,不仅得到了游览建议,还意外得到了一张手绘的“洛阳夜游”地图。地图标明了景点之间的交通方式和公交车时间。今年牡丹文化节,郑州局集团公司深刻理解游客需求,积极推进精细化服务。他们实施“一团一计划”战略,通过骨干营销、上门对接、现场宣传等方式吸引群体旅客;扩大洛阳站“牡丹缘”服务品牌的辐射范围,重点关注旅客购票、进站、候车、检票、疫情防控、上下车、出站等。细化上落组织方案,加强重点列车客流组织,确保旅客上落安全;定制“牡丹连欣卡”、“外宾服务卡”等特殊服务项目,满足重点旅客需求;加强车站卫生改造、客流通道改造、导向标志和服务提醒等。创造一个温暖、舒适、干净的旅游环境。
春风“铁马”病,争相看牡丹。洛阳用牡丹装扮城市名片,高铁用速度提升出行体验。在“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牡丹花如承诺的那样,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