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祁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交通运输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运输为目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走上了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中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未来如何更好的规划和促进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记者采访了交通部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做好“顶层设计”
《规划纲要》是落实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综合交通的重要论述的关键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视察时指出,要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通道沿线聚集了各类运输方式,要注重加强协调,提高整体效率;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强调,要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优化综合交通走廊布局。《规划纲要》注重统筹协调、综合发展,注重整体效益提升,注重综合立体发展,提出建设便捷、畅通、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规划纲要》是指导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加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交通走廊、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建设纲要》描绘了中国交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交通强国建设的“总战略”。《规划纲要》,在《建设纲要》的基础上,绘制了未来中国陆海空交通网络的蓝图,是指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
改善交通网络布局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模跃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底,综合交通实体网络总里程527.9万公里。铁路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98.8%,高铁覆盖1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90.1%;民航认证运输机场238个,覆盖91.1%的地级行政单位,83.2%的县级行政单位在离地100公里以上;实现乡镇邮政。
同时,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不平衡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综合交通网络的布局仍需改进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的全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供需有效平衡,服务质量均等,安全保障有力。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旅行安全、方便、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从而实现“人人享受旅行,物超所值”,全面建设交通强国,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