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庞通讯员曾勇
图4月13日,第一列中欧列车(长沙)在乌克兰从中铁广电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北货运站驶往基辅。罗
图为了更好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人寿(新加坡)有限公司于去年1月开设了新的营销管理中心。图为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向阳(左二)在营销管理中心指导员工。[图片由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提供]
图3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乌双边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市场。图为乌兹别克斯坦人在乌兹别克斯坦新疆商品交易会上对中国新疆的农副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李元芳的照片,一位来自塔什干报纸的记者
给中欧的火车加新线。4月13日,首列从长沙开往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中欧列车,从中铁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北货运站发车,这是首列从长沙开往乌克兰的定期货运列车。随着线路的开通,湖南货物运输到乌克兰只需17天,比海路短近30天。
“长沙-乌克兰列车的开通,可以更好地发挥乌克兰亚欧物流枢纽的作用,大大缓解波兰和马拉要塞拥堵造成的货物积压。”中国外运湖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叶宏斌说。
近年来,中欧列车因其运输量大、价格低、时效性强、绿色环保、检疫环节接触感染风险低等优势脱颖而出。特别是目前在疫情持续冲击下,空运价格大幅上涨,由于检疫和装卸人员不足,航运大面积停滞。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将进出口来源转移到中欧的火车上进行运输。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也释放了大量的现有线路能力,为中国与欧洲之间运行更多的列车奠定了基础。
数据显示,中国已有40多个城市开通了中欧列车。这条亚欧之间的贸易和运输走廊连接了20多个国家的90多个城市。巨大的辐射能力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坚实的运输保障,也为疫情期间欧亚各国的经济复苏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2020年8月18日,随着警笛的鸣响,一列满载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工业品的中欧列车缓缓驶离深圳平湖南站,驶向德国杜伊斯堡。这是第一趟从深圳平湖南站出发的中欧列车。“湾区码”中欧列车的开通,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开启了新的国际物流通道。“在平湖的中欧列车开通后,大湾区的制造业,尤其是粤东的制造业集群用户,可以在他们的家门口装货和装运。”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于宝明表示:“这也将为深圳进一步开拓俄罗斯、中亚甚至欧洲市场,打造一座更绿色、更便捷、更安全的贸易桥梁。”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运率先运营“湾区码”,在中国和欧洲共运营22列列车,货物运输量为2110标准箱,进出口贸易额为9049万美元,货物重量为2
4565吨,开行频率高峰期达一周三列,首次引入了进口班列,首次通过国际海铁联运方式组织回程班列,新增路线1条。 而中国外运的另一个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广东石龙站,今年以来,聚焦“广东制造”外贸出口的难点与痛点,积极为品牌企业定制班列,出口大企业从“拼车”转为“专车”。自今年1月以来,该基地共推出了3列定制班列至俄罗斯,其中2列美的专列,1列华为专列,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送去“广东造”高质量产品。今年2月,石龙站还开通了南沙保税仓至石龙的转关业务,成功开发了小米白色家电从南沙保税仓转至石龙发往俄罗斯的业务,每周出货量为30个标准箱左右。据介绍,石龙站中欧班列今年前3个月总发运量同比增长69%。 事实上,去年6月至今,已有超千列的中欧班列运行在“一带一路”区域,成为中国稳外贸保供应的“神器”,也为中欧地区货物贸易畅通提供了稳定的运输渠道,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受阻期间,该渠道的作用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我国已开通运营的高铁共可为货物运输腾出2亿多吨的年运力。仅广州局集团公司,目前已“牵手”100多家国内国际物流公司,将1200多种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业产品以及欧洲各国农产品交由中欧班列运输。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4月15日,广东铁路国际物流中心累计开行284列中欧班列,同比增长11%,每月平均开行25列。中欧班列的持续稳定增长再次说明,开放带来机遇,合作带来共赢。 为更好地满足外贸企业持续增加的运输需求,广州局集团公司广州货运中心多次与中铁集装箱广州分公司、海关部门、物流公司沟通协调,灵活制定运输计划和方案,持续加强运输组织协调,进一步提升班列运载力。 “许多企业过年都没有停产,现在企业正急着发货,我们必须确保班列的开行数量,保证时效性。”广州局集团公司广州货运中心石龙站货运主管蒲穗表示,“今年以来,我们货场党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为货主办实事解决问题,不断简化优化安检和运输环节,加强箱源调配组织,确保检验通关、车辆调配、装卸组织等各环节的无缝对接,满足客户即来即走的运输需求,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货场场地的周转,为更多急着发货的客户腾出存放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