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首列从长沙开往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中欧列车从广铁集团长沙北货运站发车,这是首列从长沙开往乌克兰的定期货运列车。随着线路的开通,湖南货物运输到乌克兰只需17天,比海路短近30天。
自2013年11月28日起,第一列中欧列车长安从Xi安启动。经过八年的发展,中欧列车发送的列车数量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和欧洲将有12400辆列车,同比增长50%;发送113.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6%。截至今年3月25日,中国与欧洲之间已运营列车3072列,同比增长82%,列车数量创下单季新高。
今天的中欧列车展现了中国铁路“一带一路”的优势。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成为沿线国家合作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稳定供应链的“国际物流通道”。得益于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大量既有线路得到释放,为运行更多列车奠定了基础!中欧列车的快速发展表明,中国铁路货运已经在快速发展、市场化、国际化的轨道上按下了“快进键”。
今天的中欧列车展示了中国铁路数字技术发展的稳步崛起。信息时代背景下,中欧列车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数字化列车服务不仅是提高中欧列车效率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中欧列车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的一种方式。创新模式凸显中欧列车的重要优势。一方面增强了“走出去”的吸引力和“引进来”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今天的中欧列车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运作的“稳定器”。今年以来,随着电力转换的加快,新外贸业态发展的商业环境不断改善。中欧列车持续稳定增长再次表明,开放带来机遇,合作带来共赢。今年以来,国内需求、市场预期等指标有所改善,表明中国经济稳定反弹,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目前,中国已有40多个城市开通了中欧列车。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外贸进出口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市场利益。
古代有丝绸之路,连接事物,交换需求;今天有一支“钢驼队”,横跨亚欧,荣辱与共。目前,中欧列车逆势优质、正常、稳定运行,对于减轻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促进货物和服务跨境流动具有重要意义,也凸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远见卓识,建设“健康丝绸之路”恰逢其时。随着中国和欧洲火车数量的增加,它必将在稳定世界贸易和促进各国经济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