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严天学通讯员孙立军照片报道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熊静城东固安无人值守变电站巡检。该机器人为变电站的智能化操作和无人值守操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雄安牵引变电所,智能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监控。该系统使故障定位更加准确,故障影响范围更小,应急处理更快。
雄安站楼顶铺设光伏建材4.2万平方米,将1.77万块多晶硅光伏板转化为绿色电能,不断向雄安高铁站注入清洁电能,带动站内电梯、风机等设备。
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雄安站及其智能运维管理系统是雄安站顺利运行的关键。
在雄安站,千年轮独特的设计让进出高铁站的游客感受到数字创意的魅力。
2020年12月27日,熊静城际列车开通当天,乘客拍照留念。火车开通后,从北京到雄安新区只要一个小时左右。
京安雄城际铁路首条全长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钢结构全封闭声屏障,实现了高速铁路穿越环境敏感区噪声控制的重大技术创新。
熊静城际安雄动车组工作人员使用数字巡更手电筒检查动车组设备。数字巡更手电筒具有照明、录像、拍照等功能。并能记录操作过程,对后续的操作质量分析和操作人员素质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这是一条超级‘聪明’的高铁!”2020年12月27日,开通运营的京安雄城际铁路,利用71项智能技术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铁新名片,为世界智能高铁树立了新标杆。
智能施工效率更高。北京至安雄城际铁路首次在全线、各专业、各设计阶段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三维数字化智能管理,打造智能高铁“数字孪生”,即同时获得物理高铁和虚拟数字高铁,大大提高了北京至安雄城际铁路的建设速度和精度。
智能设备更加精密。京安雄城际铁路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基于智能控制、故障诊断和预测技术,实现新一代智能牵引供电通信系统,形成线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基础设施的精细化全寿命周期管理。
智能操作更流畅。雄安高铁站提供旅客精准定位、路径规划、位置搜索等智能化服务,将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将高铁与航空、城市轨道无缝连接,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同时,熊静城际铁路设备采用电子标签管理实现智能化运营维护,利用地震预警、综合视频集成等智能技术提高高速铁路防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