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拱部围岩在最后半米的开挖,经过近3000天的努力,成兰铁路六同寨隧道顺利竣工,标志着成兰铁路茂县至松潘段的冲刺阶段,为整个成兰铁路的竣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月26日四川新闻网)
提起四川,人们不仅会想到天府之国的美称,还会想到通往蜀地的艰难险阻。川西北幅员辽阔,铁路运输仍有差距。如何带动当地的发展,使当地优秀的旅游资源发挥自身的潜力,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发展问题。
早在2011年,我国启动的成兰铁路规划就是要结束川西北无铁路的历史。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高速铁路网规划图》最新计划,成兰铁路从成都出发,经过广汉、彭州、什邡、绵竹、绵阳,经过阿坝州茂县、九寨沟,经过合作市、永靖县,最终到达兰州。经过10多个县市,从成都平原攀登到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东缘,成为我国铁路发展历程中的又一条“天路”。
成兰铁路开通前,成都到旅游胜地九寨沟没有直达列车。从成都到兰州需要15个小时的长途旅行。横跨川甘两省的广袤的岷山山脉和西秦岭山脉,阻隔了两地的交流与发展。成兰铁路通车后,从成都开车到九寨沟只需2个小时,成都到兰州的路程缩短到4个小时。
火车一响就要两千金,这让主要依靠不稳定的道路交通带动旅游的阿坝州有了新的安全集中的交通选择。游客也有更快更方便的出行条件。美丽的九寨沟,出入方便,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响应了国家农村振兴和扶贫政策。届时,成都-黄龙-九寨沟-陇南的优秀旅游线路也将成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线。
面对苍茫的群山和恶劣的原始生态环境。如何安全有效地修建铁路,兼顾生态环境,照顾沿途少数民族原住民的搬迁,是成兰铁路建设者面临的难题。
经过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统筹规划,成兰铁路生态保护和沿线居民迁移问题得到解决。然而,仍然有活跃的地震带和“软岩”地质的严峻挑战摆在铁路建设者面前。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经历了数百次余震,大地不时震颤,这是建设者们长期使用的方法。在“软岩”地质和高原应力条件下,隧道开放时面临严重的变形和坍塌风险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当地人民的利益,成千上万的工程师日夜工作。近3000个日日夜夜,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最后啃掉了六桶寨隧道的硬骨头,为成兰铁路全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隧道里的艰辛,深山里的孤独,并没有阻挡成兰铁路的建设者。有很多考验、困难和障碍,并没有阻挡国家发展农村、振兴西部的决心。无数建设者聚集力量,让成兰铁路建设一波三折,也让祖国的发展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