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北平原到西北边疆,从大别山到秦巴腹地,从土家族苗族村寨到雪域高原,祖国最后81对“慢车”承载着许多人的生计和梦想。(人民网4月20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从时速40公里的绿皮火车到现在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动车组,这种奔跑速度的飞跃也见证了人们生活质量的飞跃,但我们不能忘记从那漫长的岁月一路奔跑的慢车。慢车虽然跑的不够快,但其实可以进入山区人民的生活。
中国地大物博,但也面临着人口分布不均、交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山区的人需要“走出去”,山外的人需要“走进去”。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繁荣。可以看到,“慢车”仍然是加强山区经济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村民致富的车,是孩子学习的车,是铁路人的传教车。对于沿途生活的村民、学生、农民工来说,“慢车”依然是幸福生活的最佳选择。
慢车不仅给铁路部门带来了便利,也给沿线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便利。雾灵山地区,蜿蜒的山路比比皆是,复杂,出行不便。所以沿线居民一般以慢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山路不好走,所以人们坐慢车,带着大量的果蔬和山货,不仅可以在车上卖,还可以把这些农副产品运到吉首、怀化、张家界等销售需求大的城市。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坐慢车上学,还有很多居民坐慢火走亲戚朋友。
“慢车”是平缓弯道的终点,为人民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高铁还是慢车,都将继续承载着人们的希望,骑行在幸福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