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动车组诊断队领班、地面维修工岳阳正在为动车组进行“体检”。本报记者马承忠照片
确保火车安全上路
该动车组白天载着乘客穿越天山南北,晚上驶入其专属的“4S店”——乌鲁木齐动车组使用“维修”。
“为了保证‘五一’假日动车组安全快速运行,大家从4月29日开始进入24小时保障服务模式。”4月30日20时许,在宽敞明亮的乌鲁木齐动车组运用站,32岁的动力组诊断组领班兼地面维修工岳洋和41岁的副局长李手持带录音录像功能的手电筒,为停靠在D44路的吕福兴动车组进行“体检”。
“复兴这一组一共9辆车,有500多个重点要查。”在每条长度超过500米的停车道上,岳阳楼和李走走停停,“平均每晚走2万多步”。
2011年,岳阳成为铁路职工,负责一般提速列车的电气维修。“当时火车烧锅炉,用电风扇散热。不管刮风下雨,他们都拿着检查锤,摆弄露天检修的机车,上面经常沾满油污。”。2019年底,岳阳的职场搬到了机动车辆应用,充满了科技感。“过去,机车的维护是基于经验。现在我们必须用数据说话。”福星宽敞的前部,空调送冷风,岳阳启动按钮,运行行车安全监测诊断系统,显示屏上的数据一目了然。
“五一”假期,研究所负责的34辆动车组全部上线为乘客服务,工作强度比平时增加三分之一。“第二天早上8点,一定要保证22组电动车组安全上路运行。”岳阳和他的同事们仍然在数千盏灯中忙碌着检修。正文/记者马承忠
微调组正忙着作业
“进去0.2毫米.5月1日凌晨4点,太原南段吕梁线车间的刘金鹏一大早就带着他的7人“精调小组”来到太中银铁路,对新更换的轨距进行精测和精调。
"我们的工作是让火车上的硬币不掉下来,让乘客舒服地乘坐."刘金鹏说,即使两条铁轨之间有几毫米的微小偏差,也可能导致列车摇摆,这不仅会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还会带来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线路的畅通,他们会每隔60厘米测量一次轨距,并针对发现的偏差手动调整轨距。
为了让吕梁老区的人们早日享受到在家门口坐动车的便利,太原南至柳林南的线路从3月中旬开始全面升级。为了按期高质量地完成线路升级,每天有近15000名施工人员在198.6公里的铁路线上进行路基加固、钢轨更换、电缆铺设和车站建筑改造。
刘金鹏团队负责吕梁站上下线路160多公里钢轨轨距的精确测量和调整。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近两个月没有回国。“人们常说调音师对琴弦的控制必须非常精确,但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差。”刘金鹏说,“我们只是想把铁轨调整到位,让火车在行驶时听起来更好。”
文字/记者魏亮
通宵“体检”动车组
“D52路一排CRH5G—5227动车组01车牵引控制单元故障,请运维工程师处理!”5月1日下午1点,中铁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车辆段兰州西动车站检修仓库灯火通明,动车站运维工作室桌子上的对讲机响起了急促的叫喊声。
“收到了!请在CRH5G—5227二号小复位!”刚处理完动车组故障还没坐稳的运维工程师王斌从座位上“蹦”了起来
王斌是兰州车辆段兰州西动车组运维工作室负责人。主要负责电动车组各种“疑难杂症”的技术攻关。今年“五一”假期,出行的人多了,兰州车辆段所属的63辆动车组全部上线,高负荷运行,故障率比平时高,让王斌和同事们更忙。
到了驾驶室,他发现一个小复位没用。王斌用一台电脑连接动车组中央控制单元的主机,下载数据,确定故障是牵引控制单元通信故障。王走到车下的裙边,叫来专业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和质检人员,贴好彩条,打开裙边,更换配饰,刷好程序,有条不紊的互相配合。
“今晚,约300名工程师将对22组176辆电动车组进行一夜‘体检’。”王斌表示,在“五一”期间,动车组返回车辆段较晚,出站时间较平时提前,只能争分夺秒,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确保乘客出行安全。文字/记者李宇琪
构筑电网的“防护墙”
国家电网吉林辽源供电公司党务组成员卫诗、王涵5月1日不能回家陪家人。他们必须往返于辽源市的21个变电站,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特别巡逻。每天行程近400公里;传输检查专业的刘金山和王震南在外地,这个假期不回去了。他们将视察辽源市的主要补给线,爬山越江.
“五一”期间,国家电网吉林辽源供电公司全面落实节日期间安全供电、优质服务的措施,党务班子成员主动坚守岗位,践行“民电为民业”的企业宗旨,以行动彰显责任,以责任诠释使命,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保障千家万户的美好未来,五一期间,国家电网吉林辽源供电公司全面动员,制定了周密细致的供电保障计划,动员了一切力量,采取了有效措施,及时调整了电网运行方式,开展了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
电力保安默默努力,为电网筑起一系列严密的“防护墙”,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灯火。石哲说:“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总有人要做出一些牺牲。这只是一连串的休息,真的没什么。”文字/记者李继平
全力护航红色旅游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在浙东“红村”宁波余姚横坎头村——,除了繁华
游客之外,还有一群“红马甲”在为景区用电默默奉献,他们是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的党员。 为确保节日期间景区电力安全供应,余姚市供电公司对景区线路进行红外测温巡视,及时掌握设备状态,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消除。 “线路的开关、刀闸连接处是测温的重点,我们会与历次测温记录进行比较。”国家电网浙江电力(余姚)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张湛江说,队员们还清理了景区台区围栏内的杂草、藤蔓等。 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等重点区域,余姚市供电公司全部采用双电源供电,对梁弄民宿、农家乐等红色旅游配套产业进行“一对一”上门指导,做好安全用电引导工作。 截至当日,余姚市供电公司已完成线路巡视22条,总长度达420公里,对辖区内37家大糕店、15家民宿和1处光伏汽车充电站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并巡视了450个公变台区。文/本报记者 郁进东 值守一线忙施工 “基坑的焊缝要标准,绑扎的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要一致。”5月1日7点刚过,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1标段跨秦淮河特大桥水中主墩建设现场已然一派忙碌景象。 沿陡峭的楼梯下穿密集的管道来到位于秦淮河水中央的主墩坑底部,中铁四局集团技术员李阳正带着工友们检查二级承台浇筑各项准备工作。黝黑的皮肤,响亮的嗓门,李阳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劳动节嘛,在劳动中度过,更有意义”。 来自四川的李阳自去年7月20日进驻工地后一直没休过假。“技术岗位很重要,容不得半点懈怠,工期又紧张,只能等项目建成再休假。”李阳说,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自己还申请加入了夜班班组,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把关的铁路路桩拔地而起,感到特别自豪。 和李阳一样,在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1标段,1500余名参建人员坚守一线。“‘五一’期间,我们将投入机械180多台(套),实现跨秦淮河连续梁、卢家桥路基段等27个工点同时施工作业。”中铁四局南沿江城际铁路站前1标段常务副经理桂金木说。文/本报记者 蒋 波 重点项目赶工期 5月1日,中建二局湖南省株洲市三一石油装备联合厂房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建设者们正抢抓有利施工的黄金时间,坚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 施工员张杰拿着卷尺穿梭在钢筋绑扎施工区域,仔细检查着每一扎钢筋,“我得确保每个绑扎细节都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坚决不能因为细节问题导致工期延误”。 张杰是河北邢台人,在建筑工地干了11个年头,今年春节他响应就地过年号召,没有回家和父母团圆,“五一”假期又遇上项目要赶工期。“项目是大事,等完工交付了,我再回家看父母,心里才能踏实!”张杰说。 “像搭积木一样,30多位工友每天能铺2000平方米左右。”忙着铺设面板的项目经理毛耀泉说,整个屋面板的铺设面积有8万平方米,但雨天无法正常施工,“所以天一放晴,尽管是‘五一’劳动节,也没有人舍得休息,大家都开玩笑说,坚守一线,这是对晴天最起码的尊重”。 中建二局株洲三一石油装备联合厂房项目是湖南省重点工程,建成后作为湖南首个石油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和区域研发中心,年产值将达100亿元。 文/本报记者 刘 麟 谢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