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空管局技术保险中心自动化数据室作为一个平均年龄30岁、党员和研究生70%以上的专业维修团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真诚服务的原则,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于拼搏、勤奋学习的精神,在业务推广、协同服务、管理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和实际应用。
巧妙努力跳出惯性,推动业务创新
为了方便部门日常工作,提高业务执行效率,自动化数据室不断创新,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对于业务运营流程中的周期性工作,开发周期性维护、视频复制等Linux系统脚本,将多命令输入的维护流程简化为一键计算,通过测试平台的严格测试验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最终投入自动运营系统使用,用“技术防御”取代“人防”,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针对人事信息统计的繁琐步骤,部门工作人员还自主开发了一款名为“表格助手”的小软件,对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工作数据进行分类整合,提供智能查询、修改、一键生成、导出等功能。同时,软件创新性增加了“启用年份”选项,允许用户自由选择需要随年份增加重新计算的数据,真正实现了智能化统计,解决了日常工作中重复统计人员信息费时费力的问题
从供应方用户的角度促进服务创新
为了更好地保护设备和服务用户,自动化数据室根据控制用户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针对塔台流量管理岗每天需要花费16个小时人工记录延误航班的航班准备时间、交接时间、延误信息,软件自主开发了航班常态统计表格式转换软件,用一键转换代替人工操作,智能生成空管中心流量管理室所需格式的文件。统计时间从16小时缩短到半分钟,优化了塔台控制人员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塔台流量管理岗位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此外,随着备用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的不断推进,两个自动化系统的FDD终端显示亮度过高,影响控制使用感受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借助Linux平台,部门技术人员自主编写亮度调节脚本,经过不断测试验证脚本的稳定性,最终得到广泛应用。每一项基于用户需求的创新都赢得了受监管用户的赞誉和认可。
重视“管理培训”,从四个横向和三个纵向推进管理创新
自动化数据室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部门管理模式,利用钉子进行网上审批、日报周报月报提交、工作文件共享等日常管理,大大提高了部门的管理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同时,为了保证日常运行维护的顺利进行,部门在每个班组内选择一名安全管理员,认真做好安全记录,及时调查和纠正可能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此外,为响应技术支持中心“四个地平线、三个垂直”人才团队培养计划,自动化数据室在部门内部开创了新的学习模式,通过录制视频课程、每日微课、定期小组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并及时检查和填写个人知识储备。
别忘了你的首创精神,自动化数据室的工作人员,脚踏实地,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