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哈尔滨机务段维修车间钳工,“朱德”机车组展厅讲解员;
哈尔滨机务段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作为段誉文教展厅的讲解员,我希望用手中的“红色麦克风”讲述哈机百年历史,传承哈机的红色血脉。我想把小小的“红话筒”打造成学习党史、教育党史的伟大武器,让更多的铁路人民记住历史,在伟大的事业中努力奋斗
张帅,沪东站行车区业务负责人,大秦重型教育基地翻译:
“五代铁路”已经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市政厅瑰宝,更重要的是,他们见证了大秦30多年重载的辉煌历程,见证了重载技术如何成为中国铁路走向世界的名片。作为大秦重型教育基地的评论员,我在每一个解说中都在不断加深对大秦人的敬佩。身临其境的观察体验,让越来越多的游客真正感受到铁路历史的厚度。今后,我和我的同事将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观众参与度,弘扬“超负荷精神”。
武汉“二七”纪念馆馆长刘芸:
武汉“二七”纪念馆丰富的文物收藏,见证并继承了中国铁路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的优良传统。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红色故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用这些革命文物教育、启迪、激励人民,让党员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宏伟发展历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运用声光图像等技术手段,实现互动、身临其境、视觉化的体验,让革命文物令人印象深刻、感同身受。
萍乡站助理翻译、站区党建展厅翻译马金平:
为了解释这个关于中越国际多式联运开通的《解放日报》图文信息,我找到了当时的关键事件来了解开通的时代背景和意义。现在,每当我解释这份报纸的时候,我都像一个证人一样感到自豪,因为我知道,它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页面上的几个小段,而且承载着中越之间沉重的友谊和那个时代中越人民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