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兴国的关键,是强国的基础。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7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生产泊位22142个,其中万吨及以上泊位2592个,占泊位总数的11.7%,居世界第一;民航定期航线4945条,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8倍。从封闭闭塞到四通八达,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交通大国,正在向交通强国迈进。
看似平凡又最奇怪,很容易却很难。曾经的峡谷护城河难以穿越,农村难以出行,水路码头待修,路网稀疏,单站分散。全国铁路总里程只有2.2万公里,公路里程只有8.1万公里。现在复兴列车一分钟跑5.8公里,首都国际机场一分钟欢迎1.5个航班。网络汽车和自行车共享等新的交通方式正在蓬勃发展。2020年全社会客运量96.6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9251.43亿人公里,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1倍和124倍;中国铁路每天运营9600多辆高速列车。中国的交通车轮彰显使命,与国家的繁荣发展紧密相连,实现从“瓶颈制约”到“整体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阶段性转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是中国综合国力飞跃的见证。交通基础设施是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与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关系到经济活力和国家竞争力。在今天的中国,“中国桥”贯穿长虹,“中国路”绵延千里,“中国港”屹立于海。在陆海空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大型的立体交通网络变得越来越密集,这给了人们一种充分的交通收获感,也获得了经济和社会大踏步前进的动力。把障碍变成一条大道是不可能的。世界一流的路桥项目相继竣工,体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实力和设备水平领先世界。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的比喻,也是一个民族向山开放、迎水弥合差距的铿锵一步。
踏着坎坷的路,与苦难抗争,重新开始。今年是“十四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年。立足新征程,何去何从?白皮书《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35年,基本成为交通强国。快速网络发达,干线网络完善,基础网络广泛,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彭锋正在做正确的事情。大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努力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中国向交通强国转型,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戴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