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是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建设现代经济制度的战略指导和重要遵循。
准确把握新发展观的背景。新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深刻认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就国内经济而言,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仍然存在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市场经济不完善,需要加强创新能力,以及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以新的发展观为指导,应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痛苦和动能转换困难交织带来的困扰,积极有效地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导。就全球经济而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贸易摩擦、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对全球主要经济体造成了巨大冲击,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能和新的动力。我们迫切需要以新的发展观为指导,在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发展,应对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产业链”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赢得主动,为经济全球化治理提供“中国的计划”和“中国的智慧”。
准确把握新发展观的发展脉络。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自新发展观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发展观的实施情况,澄清了许多关键问题。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新的发展观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药方。新的发展观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因为新的发展观得到了坚定不移的贯彻,发展观得到了坚决纠正,发展方式得到了转变,发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山东时强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按照新的发展观要求,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宁夏时强调,只要落实新的发展观,青山绿水就能成为金山银山。2020年以来,总书记在中国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都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落实新的发展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已成为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准确把握新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新的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新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以人才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导向和支撑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指出当今中国的发展趋势。协调开发,解决系统内不同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防止任何系统或子系统落后形成短板;重点是通过相互协调,优化结构,改善发展平衡。绿色发展解决了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促进了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良性循环的形成。开放发展解决国内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通过内外联动增强发展活力。共享发展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强调良好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共享。新发展观继承了党的发展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效指导了中国新的发展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新境界。
——中国铁成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蓉在团中央学习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