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帅峰赵宇伊婷
6月6日,拥挤的郑州站西广场上,一座“红楼”脱颖而出。在“红楼”前举行了一个庄严而简单的仪式。
这个“红楼”是郑州市文明办设立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也是郑州站老年雷锋团开展志愿服务的“主阵地”。获得奖牌的前四位老党员左春秀、龚长水、姚淑英、瓦玉刚,都是老雷锋团的成员。郑州站党委书记王京涛代表组织在“主阵地”前向他们敬献了奖牌和鲜花。
郑州火车站老雷锋团成立于1992年,由退休工人组成,旨在充分发挥“夕阳红”的余热,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供信息咨询、代客寄存、零钱找零等志愿服务。
88岁的左春秀是老雷锋团的发起人和第一任团长,1949年3月入党。在革命战争期间,她12岁时成为村里儿童小组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她加入了铁路工作。她率先成立了雷锋老人小组,退休后坚持做了29年志愿者。特别是面对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她向党组织缴纳了2万元专项党费,发起了雷锋老人联盟,向灾区和困难地区的人民捐款10多万元,获得了“中国最美丽志愿学雷锋者”、“中国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10多项荣誉。
龚长水,90岁,是老雷锋群体中年纪最大的成员。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后报名参加老雷锋团体。他工作了20多年,是志愿服务站第一批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0小时的五星志愿者。
69岁的姚淑英是老雷锋团的第二任团长,197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针对老年人和离线人群不能使用手机的情况,她自学了智能手机的相关功能和手机购票、电子导航、在线翻译等延伸数字化志愿服务。
69岁的党员瓦玉刚高兴地说,他在党内已经51年了,看到祖国的繁荣昌盛,非常高兴。他以后会一如既往地投身于志愿服务,让每一个坐火车旅行的乘客都有一个美好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