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年底,中国人自己造不出机车的历史仿佛就在昨天,中国前进的步伐早已突兀。薛军,53岁,中铁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动车组司机.从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行驶证到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行驶证,“老司机”薛军已经获得了7张火车行驶证,见证了吉焦通道上百年来车辆的变迁。(报纸,6月13日)
百年吉焦铁路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的努力和崛起,也见证了铁路的“时代命题”。
吉焦铁路位于山东省,是连接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主要铁路线之一。铁路东起青岛,西至济南,1904年竣工通车。线路全长393公里,共有34个各类站。在繁忙的济南火车站南侧,吉焦铁路济南站旧址安然伫立,向来来往往的人们默默地讲述着它的百年历史。时代的命题在不断变化,最初的意图和使命从未改变。吉焦铁路像无数百年老铁路一样,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初,吉焦铁路经历了大动荡: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归属,如吉焦铁路权,引发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王尽美和邓恩铭,沿着这条铁路传播革命火种.今天的吉焦铁路见证了复兴的过程:济青铁路速度从12个多小时变成最快的1小时24分钟;中国已经告别了“万国机车博物馆”的辛酸。青岛CRRC四方公司的高端轨道交通设备出口到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
“手中的七张驾照,是中国人自主创业的最好见证”。“老司机”薛军用驾照衡量吉焦铁路的历史,这显然只是很小的一面。正是这些微小的呈现汇聚成一段厚重的历史,沉淀出“自知、自胜”的精神,让铁路对运输力量和铁路前进更有信心。
“物以类聚,鼓以催征,稳舟”。吉焦铁路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苦难与辉煌。站在新时代汹涌的浪潮上,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只要我们把握好理想和方向,坚定信念和责任,就能在每一次新的征程中迈出新的一步,取得新的成就,不断走上新时代的“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