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行,难于上青天!直到这一地区的两位统治者,在迷雾重重的年代奋力前行!四万八千年过去了,不要和秦赛交流了……”李白的《蜀道难》描绘了四川陡峭的道路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四川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北接秦岭,南接云贵高原,东临大巴山,西接青藏高原。它是中国西南、西北和中部的重要枢纽,是人流和物流的枢纽,是连接中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走廊。也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元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但由于盆地四面环山,山谷环绕,交通不方便。千百年来,四川人出行只能靠脚;我们只能肩扛货物。清末全国都在修铁路,只有四川没有修一寸铁路。修建铁路和火车是川渝人民的梦想。
1903年,四川省省长梁上书,要求他自己经营川汉铁路,以成渝铁路为西段。四川人和四川人踊跃认购股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并出售给英法等国。后来国民政府重启成渝铁路,但直到新中国成立,成渝线在地图上还是虚线,人民出山的梦想还很遥远。共产党没有让人民等待。建党仪式后不久,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了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决定“修成渝铁路,造船建码头”。该报告获得中央政府批准,成渝铁路成为国家战略。
1950年6月15日动工,1952年7月1日通车。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独立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建成了半个世纪没有建成的铁路。它不仅改变了四川交通拥堵的历史,也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成渝铁路的历史,其意义更是非同寻常,影响深远。成渝铁路的建设,为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城市群奠定了基础!随着成渝动车、成渝高铁的开通,重庆到成都的时空距离缩短到一个小时。巴山蜀水路不再艰难。密集编织的路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注入新的动能,激发新的活力。成渝“双核驱动”、全球繁荣的优质发展前景正在慢慢蔓延。(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