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防沙治沙抗旱日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发布信息称,近5年来,内蒙古累计治理沙化土地7197.5万亩,占全国治理面积的40%以上,约等于北京3个城市的土地面积,实现了从“沙成人退”到“绿成沙退”的转变。
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四大沙漠,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沙化土地面积9.14亿亩,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23.3%。沙化土地面积6.12亿亩,占全国沙化土地的23.7%。
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局长郝颖表示,内蒙古把防沙治沙作为北方生态屏障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推进防沙治沙。实践中探索了造林后补贴、专业团队造林等沙化土地治理模式,完善了建设主体、经营主体、利益相关者、责任主体、任务、产权、责任、服务“四统一”。
在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的同时,内蒙古实施草原奖励补偿机制,坚决制止和打击毁林滥采、超载过牧等行为。防止了土地荒漠化,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沙区的生态系统。目前,内蒙古共实施禁牧面积4.04亿亩,草畜平衡面积6.16亿亩,建成沙化土地封闭保护区18个,面积近275万亩。
同时,内蒙古将荒漠化防治与当地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紧密结合,探索多种类型的产业化防治模式,重点培育发展沙漠植物种植、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种植加工、沙漠景观旅游等产业,不仅反向带动荒漠化防治, 而且增强了荒漠化防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行政、政策、产业、典型驱动的荒漠化防治新路子。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达到23%,草原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45%,沙化、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重点沙化土地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四大沙漠相对稳定,四大沙地林草覆盖率提高,部分地区呈现“沙漠变绿洲”的景象。
李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