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确定了以“熊猫专列”服务品牌为切入点,整合资源进入市场,细分客流推产品,提升服务增效益,推动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在内的非交通行业整体转型的发展战略。截至6月底,成都局集团公司今年共开行旅游专列82列,其中普速专列62列,“熊猫专列”18列,高铁专列2列,共接待旅客5.1万人次,实现旅客收入5000多万元。旅游专列开行数量和效益超过疫情前水平,顺利完成“春运高峰不足以弥补春游”既定目标,为实现全年开行旅游专列150列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3月,国内首列熊猫主题旅游专列在成都投入运营,引发社会热议。很多定制旅游产品在上架时就被“打死”,填补了西南地区高端铁路旅游产品的空白。在夏季,我们还计划推出‘熊猫酷夏5日游’‘熊猫巴蜀探险亲子5日游’等6款新的旅游产品,充分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成都铁路国际商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铁路商旅公司)旅游管理部主任钟书介绍。
5月,“熊猫专列”按照成都局集团公司“一主五辅”的创新设计模式运营。“一主”是指以“熊猫专列”为核心、西南环线游为主要产品的商业模式;“五助手”指的是火车命名、餐饮娱乐、商品销售、酒店销售、旅游保险五项延伸业务模式。“熊猫专列”实行套餐制,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西南特产。在娱乐隔间,可以进行KTV、棋牌等文化娱乐活动,提供文化创意商品、土特产品销售等服务。此外,“熊猫专列”积极为社会企业提供车身贴纸、音视频播放设备等112个广告点,结合熊猫文化元素整体风格,深度开发列车场景广告。按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成都局集团公司所属酒店、保险机构的产品整合到“熊猫专列”常态化旅游产品中,营销与宣传同步,做好客源引进,实现“旅游酒店”与“旅游保险”的资源整合
“目前‘熊猫专列’主要以‘运动与普及相结合’的方式运营,即每趟专列按照‘专列走、动车走、专列走’的方式同时组织,一方面缩短了‘熊猫专列’在旅游目的地的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熊猫专列’的使用周转率;另一方面,它使旅行团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上半年,‘熊猫专列’卖出了2600多张高铁票,带动了高铁票收入的增长。”成都铁路商务旅行公司西南铁路旅行部经理金说。
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朱利安风情游西南四区百城”的工作思路,结合多线多点、精华集中、通达便捷的特点,设计推出了45个多元组合、谱系分明的特色主题游
游线路。他们结合运输组织实际,铺画了以成遂渝铁路、渝贵铁路为主线,以宝成、渝怀、沪昆等铁路为辅线的旅游专列管内常态化线路。他们还通过制定“熊猫专列”管理办法,在列车运行时刻、乘降组织、进站候车、列车服务上给予优先保障,推出了以“览胜川黔渝、熊猫伴你行”为主题的常态化“熊猫专列”产品,促进“熊猫专列”品牌快速形成。 为满足旅客们的个性化需求,在专列车型的选择上,成都局集团公司按照“熊猫专列”、高铁专列、普速专列3种类型为旅客提供不同的旅游专列产品;在产品主题上,按照“春赏花、夏避暑、秋观景、冬康养”的四季主题,打造适应市场的主题旅游产品;在组织形式上,分为跟团游和自由行两大类别,形成适合不同年龄群体的多层次、多形态产品组合。同时,以“熊猫专列”为代表的各类旅游专列产品均接受企事业单位和团体预订,开行全国各方向的定制化线路。在经营模式上,成都局集团公司加强与各非运输企业之间的融合,提升整体盈利水平,扩大经营规模;与兄弟局集团公司开展跨局合作,推出各种不同的旅游套餐组合,做大旅游市场份额;与地方文旅部门加强沟通,争取最优政策支持,提供旅游专列冠名等延伸服务,全面提升旅游专列的开行品质和盈利能力。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度,3月起,“熊猫专列”以“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在遵义首发,拉开了旅游专列红色之旅的序幕,上半年共开行遵义、攀枝花、广安、哈达铺、井冈山等方向的红色旅游专列20列。4月以来,“熊猫专列”开启“走亲串门”模式,组织贵阳、成都、重庆市民乘坐专列相互“串门”,感受城市周边特色小镇、林盘绿道、休闲农庄等旅游新场景。5月以来,“熊猫专列”在“高铁梦工厂、铁路研学游”线路基础上推出“工业科普类”“巴蜀文化类”“专列研学类”研学主题旅游线路6条,开行研学专列两列,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旅客1200余人次。 下一步,成都局集团公司还将结合自身实际,持续完善经营管理模式,增加“熊猫专列”车底供给,形成精品列车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旅游专列服务品质,增加旅游专列线路和产品,形成以旅游专列、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为主的3大铁路旅游产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图片说明: 图①为旅客在“熊猫专列”上演奏红色歌曲。 图②为“熊猫专列”工作人员在列车上合影。 图③为旅客在“熊猫专列”上合影留念。 图④为“熊猫专列”首发仪式在成都站举行。 图⑤为“熊猫专列”行驶在成昆铁路上。 本文图片均由胡志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