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的发展虽然比发达国家晚了40多年,但依靠党的领导和新国家体制的优势,经过几代铁路人的不断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奔跑再到领先的历史性变革。(8月1日,秋实。com)
在长期的努力中,中国高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展示自己的一张美丽名片。过去和现在,无数铁路人创造了这张名片,未来的任务更重,需要无数人继续努力,不断打磨这张名片。
不断更新观念。中国高铁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统一的理念。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创新要素更加开放和流动的条件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客运质量提升计划和复兴品牌战略,全面提升高铁运营质量。我国高铁的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经济等运营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规模上的突破。以2008年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为标志,一大批高速铁路相继建成投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进入快车道,年均产出3500公里。快速的发展和高质量让世界惊叹。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5万公里。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高铁名片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在安全方面不断加强。高铁的生命线是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贯穿高铁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深入实施“强基础、提质量、增效益”工程,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推进高铁外部环境安全综合治理,确保高铁持续稳定安全。2008-2020年,我国高铁平均每百公里事故率比国外高铁低82%。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高铁已安全运行92.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3.2万圈,安全运送旅客141.2亿人次,被公认为全球最安全的高铁。
保持中国高铁的优势,既要有使命感,也要有危机感,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走上高铁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