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铁道资讯

钢轨上的家 大修人休憩的港湾

作者: 2021-08-09 浏览:

露营车停在车站区域(左)。

下班工人在文化餐车里放松。

下班工人在文化餐车唱k歌。

进入21世纪后,广西铁路发展走上了“快车道”。特别是自2013年底高铁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广西铁路实现了从中国交通的“神经末梢”到南北、点线面协同匹配的“弯道超车”。这背后,有无数铁路人日夜奋战,确保线路畅通。

随着铁路的发展,铁路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改善。铁路人的幸福指数在上升。

桂如彬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工务机械段检修车间为数不多的女性,作业期间,她和三个姐妹住在车间野营车上的一个包间里。

和男员工不同,桂如彬的包间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休息、洗漱、晾衣服都不难。包间内部井井有条,和普通女宿舍没什么区别。

以前,他们觉得的是有点单调的下班后生活。“下班后,我们基本都呆在宿舍里,玩手机,聊天。”露营车一旦进驻荒野,失去信号的手机无异于一块砖头,几个女孩只能躺在那里发呆,大眼瞪小眼。

为了让大修群众感受到八桂铁路蓬勃发展带来的红利,近年来,柳州工务机械段不仅加大投入改善野营车的生活住宿环境,还将淘汰的绿色皮车升级为文化餐车,并与野营车进行附送连接。

新装修的文化餐车设施完善,功能强大。车内分为三个区域:健康屋、文化区、用餐区。健康屋内有血压计、药箱、哑铃等物品,让员工检查身体,锻炼身体;文化区周边有堆满各种书籍的书柜,墙上还挂着75寸高清电视、歌曲和音响设备,员工可以看书、唱歌、看电视;用餐区摆放着古色古香的餐桌,员工从食堂吃完饭就可以在这里用餐。

先进温馨的野营车不仅给检修车间的工人带来了家的感觉,也为钢轨打磨车间的干部职工解决了外出留宿的问题。

钢轨打磨车间现有员工136人,配备钢轨打磨车7辆,野营车2辆。原来野营车上的床位数正好和员工数匹配,每个工人在野营车上都有自己指定的床位,相当于他们的宿舍。

车间党支部书记彭义浔观察到,野营车上经常出现“奇怪的现象”:车上明显有空床,但员工们还是要住在外面的酒店。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按照施工安排,车间里的三辆钢轨打磨车经常要离开野营车的“大军”,到不同的地方工作。由于返程不便,钢轨打磨车上的工人只能住在当地酒店。

此外,由于驻地联络官、技术员、检查员和现实干部等流动职位,

人员没有固定床位,他们进行作业时,宿营车上即便有空床,但床位被其他人的物品占用着,也只能住外面的宾馆。   眼看着车上的空床没人住,职工还要花钱去外面住宾馆,车间决定打破惯性思维,改变原先床位“定点”的模式,取消钢轨打磨车间职工在宿营车上的固定床位,腾出一节空的宿营车厢,加上段上从其他车间调剂的一节车厢,两节车厢分别加挂在原先的两列宿营车尾部,打造成两节宿营车“宾馆”。   “宾馆”的每张床铺都配备了干净的床单、被子、枕头,只要职工有住宿需求,向车间申请登记后,拎包即可到宿营车上“开房”睡觉;职工离开之后,车间自动办理“退房”手续,又会换上清洗干净的床上用品。   这一个小小的改变,不仅解决了宿营车供需矛盾,大大提高了床位的使用率,而且提升了职工的住宿体验,获得广泛好评。   宿营车“宾馆”投用以来,平均每天有20多名职工入住,一天可节省宾馆住宿费1000多元,预计一年可以节省住宿开支70多万元。   “以前职工到外面宾馆住宿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我们自己在宿营车上‘开了宾馆’,相当于每年赚了70多万元。”车间管理员杨李青一边算着账,一边开心地说道。   除此之外,柳州工务机械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改善现场的生产生活条件。针对宿营车上储存水水质不高的难题,去年投入70多万元,改造了4辆不锈钢水罐车,并为各工地购置了净水器和滤芯,职工可以随时随地喝上健康饮用水。   对于职工普遍关注的看电视、如厕等生活问题,该段为每节宿营车安装卫星装置增强信号,覆盖好,频道多,电视不再是摆设;在施工驻地设置移动环保厕所也让职工更方便。宿营车上的大修人,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钢轨上的“家”,是每一位大修人休憩的港湾。   本文图片由黄舞杰、李勇提供
THE END

相关资讯

拉林铁路货运忙
铁龙穿荒漠 沙海变通途
聚焦“四保”目标任务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