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指针拨回到2018年8月1日,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和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我告别了校园,进入了新的生活。一眨眼,三年过去了。回想起来,我有很多话要对自己说,也想对刚通过途径的新伙伴说。
“一台空调,两张桌子,三张铁床.环境干净整洁。”这是我在玉林工务段贵港高铁线路车间检修区宿舍的第一印象。感觉和学校没什么区别,感觉很亲切。离楼后十几米处是一条轨道线,有时有火车疾驰而过,让他们感到新奇和向往。楼前有一个篮球场,对于一个热爱篮球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可以说,吸引力无处不在,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夜猫子”的工作属性出现在白天,黑夜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奏。连续一个多月,整个人都难以适应,吃饭不规律,不再运动。曾经因为工作不在状态,在处理线路疾病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耽误了手术进度和效果。当时工头和工友们都没有责怪我,但我还是脸红了,不敢抬头。第二天,工头私下找到我,鼓励我振作起来,聊起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他自信豁达的精神状态感染了我,慢慢改变了我的想法。
之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作息规律,回归正常的生活,努力练习技巧,决心不耽误团队。闲暇之余,我用心翻阅了《安规》《修规》01《技规》等专业书籍,反复阅读、写作、记忆后,基本上三个月就“啃”了一遍。理论知识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真正了解现场实施。因此,在每次工间休息时,我都会找机会咨询值班长。几个天窗下来后,我也掌握了如何目视检查栏杆高度和方向等“犀利”的技巧。白天经常跑到办公室,用电脑分析线路波形图的疾病,整理操作方案,工长也给我一切回答我的问题。经过一番历练,我逐渐成长为车间的业务技术骨干。
除了工作,我的另一半时间是写作,这是接近后逐渐培养起来的爱好。三年来,在资料的收集和选择中,在框架的构思和玩味中,在创作的观照中,日常的焦虑和迷茫不知不觉中消失了,文字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快乐和美好。它不仅是对生活的记录,更是对自己未来的书写,给人一种想象的梦想和精神上的慰藉。如果写出来的字能被报刊书籍印成墨水笔供人们流通,那是一种生活中的自信和鼓励,值得珍惜和铭记。
三年多来,在千万个夜晚里,一直有一束光照向我的方向。这束光,是追逐梦想的努力和坚持,是坚守本心的执着,是面对困难的坚韧。我想,只要我们努力追逐光明,就能在生活中留下星光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