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至重庆的5611/5612公益“慢车”因票价便宜、乘车方便,成为沿线群众的首选交通工具。今年暑假,这趟公益“慢车”还在成渝铁路上运行,既方便了沿线老乡出行,也吸引了不少城市旅行者前来体验。(人民铁路网)
从60公里/小时到350公里/小时,中国正处于高铁的高速发展之中,慢车也逐渐渐行渐远。当我们以为慢车即将消失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时,祖国大地上依然有81对“慢车”在奔跑。这81对公益“慢车”惠及600多个偏远山区。它们是当地人的学车、市场车、运输车,也是“梦想车”、“扶贫车”、“财富车”。为满足偏远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这81对具有公益扶贫性质的绿皮“慢车”,依然承载着山村百姓的诗和远方,承载着交通扶贫的憧憬和温暖,年复一年驰骋在偏远山区。与此同时,“慢火车”以其独特的“慢”节奏经过了一个又一个乡镇,至今仍在当地群众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慢车”虽然慢,但却表现出一种情怀,一种别样的乡愁。有多少农村人跟着“慢车”走向外面的世界,一次又一次地把思绪延伸回家乡。村里有多少学生跳出农场大门,让慢车一次次成为充满乡愁的大道。在这个快速崛起的时代,我们需要慢下来的感觉。这就是慢,等一等,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温度。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最后一列“慢车”并没有与时代脱节,而是用流淌的爱和乡愁赋予了时代不同的情怀和不同的温度。
高铁飞驰时,“慢车”在贫困山区居民心中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沿线人民的情感寄托,是国家向沿线居民展示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的体现,体现了国家的温暖。我也相信“公益慢车”一定会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为沿线居民带来幸福生活。愿温暖人心的慢车更好地传播温暖,为沿途居民播下希望,收获更多欢乐。
最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慢车”依然是最美的风景,闪耀在农村人的梦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