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流动的中国生机勃勃》,充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在路网建设、科技创新、运输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只有2.2万公里。经过一代又一代铁路工作者70多年的艰苦奋斗,截至2020年底,我国铁路里程已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3.8万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近5倍,占世界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国的铁路是发展的助推器。中国铁路在促进区域发展、助力节能减排、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9月28日,浩基铁路开通运营两周年。浩济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浩乐堡集南站,止于京九铁路吉安站。两年来,这条贯穿南北的能源交通走廊,有力地推动了江西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煤为江西多家电厂提供了大量燃料,持续的电力供应有效保障了稀土开采、铜冶炼、家具生产等重点企业的良好运行,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赣深高铁开通后,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大辐射带动下,赣南革命老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江西与深圳之间的铁路过境时间将从7小时缩短至2小时,这将极大地方便人们在高铁沿线的出行和贸易。一条又一条的铁路线开通,为中国人编织了一张幸福的生活网,为普通人追逐梦想铺就了一条小康之路。
中国的铁路,对人民不变的感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路上一个人不能少,一个民族不能少”的指示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进扶贫建设,使109个县结束了铁路不通的历史,198个县进入高铁时代。坚持交通扶贫,26年不调整81对公益“慢车”,每年沿线运送1200万人次,免费托运同乡新鲜农产品。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开往海林市长汀镇的6286/6288次列车已经运行了68年。全程票价只在4元,最低票价在1元,就像一辆行走在雪原上的“便民车”。时速30公里的复兴号和来自大山深处的“小慢”共同构成了和谐中国的美丽画卷。中国的铁路,在速度与速度之间,展现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情怀。
中国铁路成为移动的国家名片;中国高铁是这张名片上的亮点。我们铁路人也将不负青春年华,继续为中国名片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