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鲁亚楠蒋云龙张云河张文。
数据来源:《“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
:一列铁海联运列车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白贵斌摄(影像中国)
图2:广西钦州港繁忙景象。于静摄(影像中国)
10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依山就路,依山就桥,建设交通大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我们坚持交通先行,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
在中国西部,一条巨大的交通动脉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西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相协调,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东西双向互助、陆海联动,它不是简单的物流通道,更是经济走廊,助力西部地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354编辑。
“新政策就像一张路线图,详细、细致、可执行!”接到公司紧急开会学习的通知,李玮激动不已,过去四年不间断出差的疲惫感似乎瞬间消失。
让李伟掩饰不住激动的新政策是国家发改委9月初公布的《“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作为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市场部副主任,李玮见证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无到有,渝桂北部湾铁海联运列车货运量从零增长到6.5万标箱。
在北部湾,广西新天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也在研究这项新政策。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预计余今年的产值将比2019年翻一番。“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幸有了新的节目,这将为我们创业打开一片新天地。”
千里之外,铁龙驰骋,货畅其流。乘着政策东风,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进入快车道。
为什么要建造它?
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深化双向开放的黄金纽带。
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空,船和汽车。
随着“Oooo ——”的汽笛声,巨轮田丽号缓缓降落在北部湾港钦州港码头。在龙门吊下,余指着船体放大声音:“这艘船装的是从泰国运来的木薯,有三万吨。”
新天地每年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口40万吨木薯生产酒精。经过深加工,产品销往国内外其他地区。
“过去钦州港运力有限,只好依靠广州南沙港,费时费钱。出口一个集装箱,陆运成本比现在高1.2万元。”余坦言,得益于西部新的陆海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加快,航次增多,通关更加便利。“从去年开始,通过北部湾港,我们可以与世界接轨。”
赵楷口中的新西部陆海通道不仅仅是一条物理通道,更是一条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道路。
2015年11月,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重庆,中新(重庆)战略互联互通项目正式启动。新的陆海通道成为双方物流合作领域的重点示范项目。
如今,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借助这条新通道,在成都、重庆、北部湾港、洋浦港四个重要枢纽的支撑下,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等西部十多个省份开通了更快的海上通道。靠海吃海的琼桂,经济腹地更广。东盟产品不仅有“快车道”
“满载汽车及配件的列车从重庆出发,经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出海,最快4天可抵达越南。如果从长江到上海,需要20多天。”以李玮为例,生产电机、摩托车的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因为向西部陆海新通道转移,每年可节省数千万元。
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提升了西部物流水平,也促进了先进产能从东部向西部的顺利转移。“康宁玻璃决定在重庆建设西部原材料配送中心,长城汽车和海尔工厂的产能也在向重庆转移。”据李玮介绍,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60%以上的国外货源已经供应。
3354贯通陆海,深化双向开放,新通道是黄金纽带。
“拉出来的是机电、零配件等产品,拉回来的是水果海鲜。新通道就像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纽带。”成都国际铁路港装卸工人李成发现,火车运回的货物中,东南亚特产越来越多。“这些进口特产很快就被放到超市货架上,我们很多人都买了。”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规模显著扩大。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辐射106个国家和地区。
区的308个港口,货物品类达640个。仅2020年,铁海联运班列、中越跨境班列就分别同比增长105%、23.2%,水果、海鲜等东盟特产以最新鲜的状态摆上中国西部地区百姓餐桌,而西部地区的PVC(聚氯乙烯)、土豆等产品也第一时间运抵东盟。 “新通道已经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往来的大动脉。”广西发改委党组成员樊一江介绍,今年前8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4个省区市对东盟进出口8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7%,拉动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4.4个百分点。 有何作用 带动西部地区进一步开放融合发展 根据《方案》,到2025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这个新通道,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经济走廊。 随着通道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投资兴业。仅北部湾一带,与新天德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就超过20家。 “以木薯为依托,我们已打造出酒精深加工的三条产业链。”于兆凯说,产品已经通过新通道销售到长江流域,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与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酒厂超400家。 获益的不仅是新天德。北海、防城港、钦州等3个临港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超千亿元;中马钦州产业园、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加快建设,川桂国际产能合作园一期工程即将竣工……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集聚能力加速显现。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广西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樊一江介绍,“十三五”时期,广西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累计达10501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80%。今年前8个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891.6亿元,增长32.4%。 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重庆,也尽享聚客效应。2020年,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企业营收超过1000亿元,服务涵盖150公里范围内16个千亿级产业园区。今年,重庆还上线全国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为物流企业融资超过4亿美元。“通道活力正不断释放。”重庆市口岸物流办副主任肖文军说。 展望未来,按照《方案》,将加快培育通道经济增长极,加快都市圈资源要素聚集,拓展服务业态,吸引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充分注重发掘通道沿线的消费品双向物流需求,按照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发展通道经济为导向,建立沿通道的产业上下游联系,培育通道增量货源。 “这些措施,扭住了通道未来扩大开放、共建共享的牛鼻子。”周小棋说。《方案》明确提出,发挥通道对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育通道经济增长极,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北部湾城市群,壮大黔中、滇中等城市群,加快重点都市圈建设。“随着支持西部省份在北部湾建设‘飞地园区’等政策落地,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将更好发挥,带动西部地区进一步开放融合发展。” 如何共建 补足短板,优化服务,提升通道竞争力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还有一些短板要补。”樊一江亮出家底,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智慧化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尚未具备30万吨级散货船的通航和靠泊能力,“集装箱航线仅有54条,远低于上海港、深圳港水平。” 硬件待完善,服务也需提升。“通道综合物流成本高于中东部地区,多式联运‘一单制’有待推广。”李玮介绍。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方案》的出台,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有了推进任务落实的新路径、新方法。 ——着力补齐通道建设短板弱项。 根据《方案》,西部陆海新通道东、中、西三条主通道布局将加快,黄百铁路、贵南高铁等关键铁路设施建设完成后,将提升通道运能。此外,北部湾港、洋浦港建设也在提速,并将发展国际直航航线,而重庆、成都、南充、昆明等沿线物流枢纽和节点加快建设,也将提升物流承载能力。 “到2025年,实现北部湾门户港货物吞吐量5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以上,建成钦州港20万吨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重点项目,具备接纳世界各类大型船舶的靠泊能力。”樊一江说。 ——着力提高通道物流质量效益。 《方案》要求,结合腹地经济条件和区位特点,优化运营组织,创新物流模式,提高铁海联运、国际班轮、跨境班列班车等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通道整体运行效率。将加密重庆、四川至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频次,大力拓展北部湾港、洋浦港航线网络,持续提高国际航线密度,扩大集装箱外贸航线覆盖范围。 “‘十四五’力争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我们还将发挥今年底即将通车的中老铁路作用,提前谋划班列运营方案,做好国际联运货运规则、运输组织设计。”国铁集团货运部副主任董晖说。 ——着力降低成本和优化服务。 《方案》提出全面清理通道运行收费环节,推动港口、铁路站场等运营主体优服提质降费,强调继续深入推进“一单制”,强化口岸功能,培育冷链、大宗商品等专业化物流服务,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为继续提升通道综合服务水平提供了指引。 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涉及海运、铁路、公路、港口、内陆堆场等多个承运主体和运输环节,降低全程运输成本,既需多方能力,也大有可为。“国铁集团将继续给予新通道班列优惠运价,我们也希望相关各方共同加大支持力度,综合施策,降低全程物流成本,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董晖说。 ——着力推进通道融合开放发展。 《方案》提出,加快资源要素和产业聚集,拓展服务业态并联动沿线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打造若干枢纽经济区,强调拓展全球服务网络,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协定和平台,加强产业链合作、壮大国际合作园区和经济合作区。 李玮透露,重庆正在建立内陆无水港。依托智慧集装箱堆场、冷链仓库等设施,“无水港”实现国际集装箱储存转运、进出口冷链储存加工、供应链服务等七大功能。“这个好的模式希望能复制到沿线各地,推动通道物流规模化组织、区域化集散、专业化服务、网络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