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铁道资讯

积极推进铁路建设,让经济“跑“起来

作者: 2021-10-19 浏览:

10月12日上午,随着满木树隧道入口处最后一段钢轨就位,中老铁路全线铺轨完成:这条长达1000多公里的钢铁巨龙,从昆明出发,穿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跨越沅江、阿莫河、边江、澜沧江,经中老铁路友谊隧道进入老挝,最终抵达万象。(新华网10月13日电)

随着轨道交通全线贯通,中老铁路进入通车前的冲刺阶段。今年年底铁路通车后,这条友谊、科技、绿色、开放的铁路必将承载中老人民的梦想,跨越千山万水,创造辉煌。

CCCC一航局的建设经验是中老铁路建设者的缩影。中老铁路是连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重要项目。线路全长1000多公里。中国玉溪至磨憨段位于云南南部,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有山谷和河流。

投资铁路建设将为经济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机遇。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从曾经的“120”速度到如今的“350”速度,过去5年铁路建设年均投资超过7000亿元。洞内温度40摄氏度,大家都穿短裤施工。涌水严重,有时施工中断一个月.面对“障碍”,建设者面对困难,克服困难。2020年3月,中老铁路首条万米隧道——万和隧道竣工;2020年11月,安定隧道竣工;2021年6月,最后一条隧道——京寨隧道竣工.

中铁四局建立监测测量系统,利用全站仪和GPS设备观测线形变化,在杆件上安装应变片和纠偏装置,利用墩顶纵横向移动纠偏装置和温度调整法逐级调整合龙口纵向偏差,确保主跨准确合龙。像沅江复线桥,很多项目都突破了关键技术和设备。针对地质复杂等问题,参建部门增加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信息管理模块的应用,实现施工质量管理“实时跟踪、智能控制、及时纠错”。目前,基于北斗定位和红外扫描技术,开发了接触网施工参数综合测量装置,集计算、测量和数据共享于一体,实现了施工控制和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前由人架设500米的引导线需要2个小时,现在1个小时就能规划出几千公里的铺轨路径。铺轨80多天500公里.在玉墨段,中国自主研发的500米长铺轨机以“自动巡航定位系统”的运行模式为指导,精准铺轨。

铁路建设和发展的成就给人们带来了超越旅行的福利。密织的铁路网不断拉近城市间的距离,描绘着城市交流发展的新篇章,有力带动着铁路沿线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铁路建设为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做出了巨大贡献。(蔡世林)

THE END

相关资讯

拉林铁路货运忙
铁龙穿荒漠 沙海变通途
聚焦“四保”目标任务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