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铁道资讯

技术大拿的拼搏人生

作者: 2021-10-23 浏览:

马晓力在冲拱连接板。

马晓力正在检修网络焊机。

马晓力调试电机制动器。

赵妮娜周琼。

初中学历,机修厂学徒,铁路工人.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钢结构厂厂长马晓力,从一个平凡的地方起步,却用自己的智慧和拼搏,用44项国家专利证书,一步步拼搏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彰显了一名普通劳动者在铁路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马晓力首次出现在2001年。当时他参与修建的隧道有一个喇叭形的通风口。如果衬里台车是专门为此而制造的,成本会很高,利用率也很低。做完工作后,马晓力几次去这个通风口测量,想办法,做计算,画草图。最后,他将不同直径的工字钢弯拼成全新的衬砌台车,成功解决了施工难题。

这一尝试使马晓力着迷于设计和加工各种建筑机械。2008年,他参与了被地震破坏的龙溪隧道的建设,隧道的重建被许多施工队视为难以完成的硬骨头工程。马晓力无所畏惧,勇挑重担,用300多颗螺丝组装了一台不焊接的开挖台车,一举打破了高瓦斯隧道建设的瓶颈,为陇西隧道早日建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于是,他从一名劳动者成为了中国铁建的正式员工。同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此后,兰新高铁、浩济铁路、贵南高铁的建设,留下了马晓力的创新足迹。2015年11月,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成立以马晓力命名的“马晓力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11月26日,全国铁路联合会授予“机车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称号。

善于观察,勤于学习,从设备故障维修到机械改装创新再到全新发明创造,马晓力基于项目缺什么就造什么,用不好就改造优化的理念,就地取材,自主研究,逐渐成长为接地气的发明者,实现了从劳动到技术的华丽转身。

THE END

相关资讯

拉林铁路货运忙
铁龙穿荒漠 沙海变通途
聚焦“四保”目标任务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