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从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悉,首列成都-中欧班列“SF国际专列”日前成功开行,从成都开往波兰马拉,随后将发往德国杜伊斯堡、汉堡和意大利米兰。据悉,这趟列车装载了50个集装箱的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品、服装鞋帽等。(10月26日中国新闻网)
经过1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5年统一品牌成立以来的快速发展,经营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在对外贸易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促进欧亚互联互通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取得了显著成就。
从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已发展到国内81个通达城市和国外160多个欧亚城市,形成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5个出境口岸和重庆、成都、Xi安、郑州、乌鲁木齐5个集结中心。在巩固现有主要通道的同时,他们探索并开辟了穿过里海、黑海和中东欧等新区域的路线。这是中欧列车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
重庆之所以跑中欧班列,是为了打通欧洲物流通道,从而吸引电子信息生产企业投资建厂。这一关键举措不仅成就了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催生了中欧班列的物流新业态。反过来,中欧班列有效促进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在火车的带动下,中欧跨国企业正在沿线布局工业园区。同时,中欧班列的开通探索了“一带一路”的共建,随后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中国与班列沿线国家的品牌建设项目。
中欧班列连接了东亚和西欧两大经济圈,其快速发展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符合时代需要和内在动力,成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国和欧洲的列车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运营中的列车数量快速增加,国内开通并到达国外国家和城市的列车数量不断增加,线路不断加密。第二,商品种类不断增加。
这趟列车的顺利开行,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国际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心的全新实践,开启了顺丰国际综合物流征途和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聚先进要素赋能平台建设的新篇章。(周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