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萌报纸
自2002年以来,张铁民一直被邀请对《人民铁道》报纸发表评论。出于对铁路的热爱和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他一直坚持至今。在这19年里,他在收报纸、寄信时遇到了很多麻烦,但他从未想过因此而放弃,也从未停止在报纸上写评论。
11月8日,第22届艺术节,本报采访了张铁民。
11月1日上午,《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收发室收到一封鼓鼓囊囊的快件。拆封后是一个来自上海静安区的牛皮纸信封。《人民铁道》报纸《老铁》的老朋友又写了一封信,写了19年。
老铁,原名张铁民,1939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先后在教育部、安徽人民广播电台、《上海铁道》报社工作。曾任《上海铁道》报社总编辑,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记者称号。从2002年开始,他被邀请评论《人民铁道》报纸。出于对铁路的热爱和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他一直坚持至今。“老铁”是他在安徽工作时同事们用的昵称。后来他加入铁路单位,这个外号就变得更名正言顺了,他自己也挺满意的。
“老铁”的信总是在月初到。里面有他上个月收到的《评报意见》合订本和《人民铁道》报纸。这两件东西整整齐齐地叠成厚厚的一叠。
老铁的报纸评价极其严重。作为一个很老的人,在这19年里,他在收报纸和寄信方面遇到了很多麻烦,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2002年老铁开始评报的时候,快递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寄信周期很长。他和报社用汽车交了换信,也就是把信转到上海站,邮件用行李车送到北京,然后报社的邮递员去北京站取。这种繁琐的操作程序丝毫没有影响他评价报纸的热情。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老铁”和报社开始通过快递公司互通信件。报纸出版商每四天给他寄四份报纸。每次收到,他都会立即打开阅读,先扫描所有的标题,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然后按照时间顺序逐一阅读,边读边用笔勾画、批注,甚至对经常被读者忽略的广告页面也认真点评。月底,他把本月的报纸都拿出来,整理出了当月的《评报意见》。他的《评报意见》都是手写的,字体帅气,工整干净。
19年来,《老铁》为《人民铁道》报贡献了很多真知灼见。比如对于总结报告,他曾经说过:“总结的时间跨度长,老内容早就见报了,没有新鲜感.如果总结少了,也不再单一,就应该总结一个方面的事情。”对于小型会议,他提出:“会议很小。如果你想把它们放在一页里.你能显示他们的内容而不是会议报告吗?”关于报告的选题,他提出:“当然需要有特色的‘大餐’,但改变食欲的‘下脚料’也不可或缺。”这些建议不仅具有启发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体现了他多年来对新闻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对读者需求的准确洞察。
每当《老铁》找到一部有亮点的作品,不仅会给予肯定,还会明确说明肯定的理由。今年年初,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为配合会议和报道,《人民铁道》报围绕抗疫、铁路建设、中欧列车、脱贫攻坚等2020年重点任务推出系列专版。他用有力的笔触在绿色稿纸上小心翼翼地写道:“专题报告大有改进。它捕捉了铁路的重大事件、重要事件和特殊事件,真的令人印象深刻.这组报道主题突出,很特别,很有力量。报告很特别,但不多。”
《老铁》报评的目的是说一件事,真诚坦率,对人坦诚,说点好的,看到不好的直接批评。有一次,他在《评报意见》第一期的开头写道:“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环境艰苦,条件恶劣,但这种精神是值得称赞的,但为什么不能改善呢?还是举报你为什么要坚持下去?”《人民铁道》报收到此意见后,立即推出专版—— 《无人之处亦有情》,为员工解决工作难题,深度报道无人站、无人场所进展情况。《老铁》用当月《评报意见》中的一段话肯定了这个版本:“真的很抢眼.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读者,告诉坚持的人,怎么能不欣喜,怎么能不欢呼.没有人有感情,真的是短短的一段话,他对报告改进的认可和对铁路职工的关心溢于言表。
除了新闻产品,《老铁》还非常关注《人民铁道》报纸的发展变化。今年5月8日,该报在各地发行,第一版刊登了相关报道。看到这个消息后,他非常高兴:“一个好消息:《人民铁道》份报纸都在不同的地方发行。在纸媒普遍低迷的情况下,14家铁路局集团公司当天就能看到报纸,长期存在的发行问题得到解决。1.言语中充满了喜悦。可见这位投身新闻事业多年的老人对铁路和新闻事业有着真挚的热爱。
长期以来,周报阅读和月报评价已经成为老铁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他连续好几天拿不到报纸,就会给报社打电话,焦急地问:“为什么这几天报纸还没送到?”报社总是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出在哪个环节,确保报纸邮寄到位,对此“老铁”也表示满意。
19年来,《人民铁道》报在“老铁”的陪伴下一步步成长,那些充满真知灼见和真挚情感的信件,成为铁路新闻事业发展的无声见证。
退休后,《老铁》除了写《评报意见》,还出版了一本书叫《老铁的铁道梦》。关于铁路梦的具体内涵,他只是含蓄地说:“做铁路新闻,一直做下去。”书中《致们的一封公开信》篇有一段话:“你能做几年苦工?你得给报纸留些东西.做人,就要勇往直前,克服惰性,逼自己勇往直前,这样才能活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老铁”的铁路梦是通过实现自身价值来推动铁路新闻的发展。
11月8日是第22个节日,《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新闻工作请“老铁”
者们说几句寄语。他饱含深情地说道:“《人民铁道》报的可读性越来越强、味道越来越浓,这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办好报纸最重要的一条是‘顶天立地’,希望《人民铁道》报对上继续贯彻好国铁集团相关部署,向下持续关注基层铁路职工的所思所想,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衷心祝愿《人民铁道》报越办越好。”本文图片由吴少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