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高铁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安全是这张“国家名片”最厚的底色。
2019年10月,Xi总书记对高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既是持续深化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的根本遵循,也为铁路工作特别是高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提供了有力武器。
两年多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深入学习贯彻Xi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加强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大力推进,构建了沿线各方共同努力、治理越来越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生动局面, 解决了许多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促进了高铁沿线环境的持续净化、绿化、美化,让人们在出行时倍感愉悦。
提高站位,主动承担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的政治责任。
2019年10月20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召开全路电视电话会议,对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形成高铁环境安全集中整治大会战态势。12月5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再次围绕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召开全路段电视电话会议,对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力举措,彰显了国有铁路企业以坚强的决心、坚定的态度、更大的力度贯彻落实Xi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万里铁路线上,全路干部职工士气高昂、斗志昂扬,高铁环境安全集中整治大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安监、工电局、交通运输监管、经济发展等部门强化职能,对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会议业务进行全覆盖检查监督;铁路局集团公司各司其职,主要领导挂帅远征,组织基层站场、铁路公司细化排查整改任务,逐项整改销售编号,与地方政府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双节长”工作责任制,推进立法;铁路警检机关出动专业力量打击,与警企、检企配合,配合铁路部门拔“钉子”、解难题。
截至2020年底春运高峰,共排查出高铁沿线外部环境各类违法违规隐患近2万处,高铁用地范围内问题基本得到整改,初步形成了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和舆论氛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春运安全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对普铁安全环保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2020年5月起,一场改善通用铁路安全环境的硬仗一路打响,“前线”延伸至铁路两侧500米。高铁全面环境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为一般铁路的环境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要求,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已常态化开展,并与
公园的常客李阿姨说:“以前有农棚和油布,容易刮下来,给人一种乱七八糟的感觉;如今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附近居民游玩的好去处。”
像这样的公园和绿地在高铁沿线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铁路部门集中力量开展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的结果,彰显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和广通大理铁路干部职工为人民的情怀,也体现了海外铁路企业在党和国家大局下自觉行动的责任担当。
tyle="line-height: normal;"> 对症下药,精准解决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的重点难点 轻(硬)飘物是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的重难点,现已发生的外部环境问题影响行车事件大部分源于飘浮物侵限。 今年5月上旬,受大风天气影响,农用地膜、彩钢板等异物侵入京广高铁、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铁等线路限界,导致列车晚点。 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铁路部门开展了轻(硬)飘物专项整治行动。中国铁路兰州、武汉等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外部环境巡查专班,采取添乘机车巡视、徒步巡查等方式建立路外安全隐患问题库,动态更新,限期销号。针对兰新高铁柳树泉站至了墩北站等区段大风天气多的实际,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挡风墙上加设刺丝滚笼,轻飘物搭挂接触网问题明显减少。 同时,违占违建、违法堆放、树木侵限、违法施工、倾倒垃圾等行为也时刻威胁着高铁运营安全。两年多来,铁路部门不懈寻找解题方法。 ——组织路内单位同步整治本系统生产生活设施和环境隐患问题。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大块区域绿化、小块区域硬化的原则,对郑州、郑州北、圃田等站场土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高铁沿线的福州东车辆段福州东运用车间职工将使用过的闸瓦纸皮箱带回车间处理,如发现附近普速铁路出现货车篷布脱落情况,及时联系车务部门。 ——有针对性地实施“一事一策”。昆明工务段针对政府部门讲政治、谈政策,针对企业、个体户等则巧打“亲情牌”“关爱牌”,按照“先危险、后一般,先地界内、后保护区,先高处、后低处,先企业、后个人”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整改问题。 ——抓住有利契机实现路地双赢。中国铁路北京、上海、西安等局集团有限公司借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2年杭州亚运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等“东风”,联合地方政府部门强力推进高铁沿线杂物、垃圾清理和植树绿化等工作。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将高铁沿线环境整治与地方城乡改造、乡村振兴等工作规划统筹考虑,推动实施铁路沿线公益性项目。 “治”是手段,“防”是目的。安全防护手段“三位一体”,释放巨大潜能。 人防方面,加强路外安全宣传,完善群防群控机制。武汉局集团公司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大武汉”App进行云直播,吸引了7.3万名网友观看。郑州局集团公司与河南省公安厅建立铁路调度与地方公安110应急处置协作机制,设置报警标示牌1200多块。 物防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地段及时跟进落实绿化封闭、保护性开发利用等措施,防止问题反弹,挤压隐患滋生空间。北京局集团公司坚持整治一处、保护一处,对隐患容易反弹复发的处所采取建造混凝土围墙等坚固硬隔离方式,确保问题整治到位。 技防方面,依托先进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广州局集团公司在广深港高铁试点推行周界入侵报警系统,防止闲杂人员上道。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用好环境画像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对路外安全信息发生地点进行统计分析。 黑龙江省境内1000多公里的高铁沿线,铁路防护栅栏外凌乱的私建车库、仓库一扫而光;距离沪昆高铁仅25米、高35米、废弃20年的烟囱,顺利被拆除;曾经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兰新高铁妖魔山区段,沟壑被填平、杂物被清走。两年多来,高铁沿线环境变化直观可见,呈现一派新格局、新气象、新图景。 完善制度,不断巩固扩大高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的成果 10月17日,在对济南彭庄钢材市场拆除、党家庄迁改等京沪高铁沿线5处地点综合整治情况开展的联合督导检查中,路地“双段长”全程参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省相关部门强化日常巡检,选聘高铁“双段长”2122名。这些“双段长”定期召开碰头会,并建立线上工作群,随时沟通解决高铁沿线环境安全相关事宜。 早在今年2月20日,国家铁路局、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铁集团联合印发《关于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管理“双段长”制实施指导意见》,从制度层面确定了地方和铁路“双段长”的组织形式、主要任务和基本工作要求。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均已完成高铁沿线“双段长”工作责任制建设工作。 铁路部门坚持“治当下”和“谋长远”两手抓,把整治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总结固定下来。 ——与地方政府建立隐患信息通报制度和协调联动整治机制。参照国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签订路地合作框架协议。西安局集团公司积极协调,将铁路沿线外部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纳入陕西省市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配合国家部委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推动地方开展铁路安全立法。2021年1月,《河南省铁路安全管理规定》《湖南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山西省铁路安全管理办法》施行;3月,《上海市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施行……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级政府出台铁路安全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它们与《安全生产法》《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一道,共同织密高铁安全法治防护网。 ——发挥铁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国家铁路监管部门作用。依托公益诉讼和最高检挂牌督办,京广高铁1137公里处邻近安保区开办砂石厂、789公里760米处桥下有废品收购站等重难点隐患得到彻底整治。同时,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依据《铁路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约谈路外环境问题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逐渐形成机制。 ——完善新线建设提前介入机制,把高铁环境整治作为新线依法建设开通的重要指标。在郑万高铁建设期间,铁路部门同步做好沿线安全环境整治及绿色廊道建设;在张大高铁开通前,对用地红线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彩钢板、危树等进行彻底整治。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做好高铁项目提前介入工作,切实把隐患消灭在开通运营之前。 一条条高铁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趟趟动车组在绿水青山间奔驰穿梭。毫不放松沿线环境安全综合治理,高铁“名片”将更加亮丽,旅客的出行路也将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