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保税功能,我们通过加工贸易生产电视机机芯等关键零部件,通过中欧班列送到波兰组装基地。”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的生产型企业,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出口加工项目车间24小时营业。车间主任陈艳表示,车间还将新增两条生产线,以满足欧洲基地的需求。
作为四川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通道,每年有2000多趟中欧班列从成都出发,连接67个海外城市站。将渠道资源转化为地方产业集聚效应离不开中欧班列运营效率的提升,缩短运营时间的每一分钟都体现着基层工作者的勤奋探索。
“调车司机的工作就是一分钟一分钟地把中欧班列安全拉到始发位置。中欧班班组长还涉及过站调车难的问题,需要多工种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成都北站程响站班车司机韦玮说。
“平均每天往返于中欧之间的列车和停靠站达到了8个。”程响站副站长杨丽介绍,为提高调车效率,成都北站对作业方式进行了改革,由空车选装改为重车选装,并在装卸环节安排专人查车,优先接运中欧班列,提高区段工作能力。
2021年前三季度,中欧班列(成渝)占全国近三成,其中电子产品成为主要出口来源,占比近七成。“过去,货物是颠簸的,但现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火车正拉着电子产品在铁轨上‘飞’。”有着25年驾龄的胡勇形象地描述了中欧列车与普通货运列车的区别。“在时速120公里的情况下,每一次加速和制动都可能影响这些精密的产品。”
作为成都机务段宝成车队第八指导组组长,胡勇经历了中国和欧洲列车的飞速发展。胡勇介绍,为满足中欧班列开行需求,成都机务段编制了《中欧班列作业指导书》用于驾驶员培训和工作,可承担中欧班列开行任务的驾驶员由过去的1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530人。
“每个月都有6列进口车辆列车抵达成都。我们优化查验流程,减少车辆周转次数,提高企业通关水平,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成都海关青白江海关副关长宜颜介绍。
“我们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海关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宜颜介绍,青白江海关制定实施“随叫随到、一企一策”等通关便利化措施,组建中欧列车党员突击队,确保中欧列车“零延误”运行,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缩短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