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Xi总书记发出乘势而上、再接再厉、继续奋斗的行进命令,为奋斗第二个百年目标注入行动力量。
2021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全道路、全行业发力,持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场乡村振兴中的“铁路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助力新成就,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过去的一年,铁路部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敢带头,大踏步前进:新线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偏远山区铺就希望路;一系列公益“慢车”风雨无阻地穿山而过,为铁路沿线的人民群众筑起幸福路;一个个创新帮扶项目相继实施,为贫困地区人民开辟了致富路。
希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交通发达,铁路先行。铁路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年来,铁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一次又一次收到好消息:拉林铁路、中老铁路、张吉怀高铁、京港高铁赣深段.新线路在中国纵横延伸,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连接了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
33544年6月25日,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实现了复兴号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性全覆盖,开启了西藏和高原铁路建设发展的新篇章。时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堆说:“这条铁路极大地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迎来了西藏旅游业的黄金时代。近年来,西藏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态势。”
335414年11月6日,在澜沧江畔,乡村振兴专用火车站————小湾东站开通运营,惠及南涧县及临沧周边城镇30万人。大林铁路上的这个站,依山傍水,半桥半隧,让动车开到董小宛镇百姓家门口,打通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335412年12月6日,湘西最美的高铁——张吉怀高铁,打通了湘西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主动脉”,开启了“新引擎”。发起“精准扶贫”的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石金通如释重负地说:“湘西进入高铁时代,是村民的一件大喜事!相信我们的特色农产品能够乘着高铁的东风,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12月10日上午,335410,定南老区群众自发来到定南南站,迎接第一列高铁进站。这一天,京港高铁赣深段开通运营,结束了江西省新丰县、陇南市、定南县市、广东省河源市不通高铁的历史。赣闽粤中央苏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湾区”携手“老区”实现共同富裕.
铁路部门制定实施了将铁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保持了铁路建设投资老幼区和贫困地区的倾斜,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全年投资3728.8亿元,占铁路基础设施的74.9%
“现在,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彝族娃娃要坐‘慢车’去县城读书。”坚守在普雄至攀枝花5633/5634公益“慢车”20多年的列车售票员阿霞阿霞说。这样,有81对多年几乎不涨价的公益性“慢车”,途经23个省、自治区、37个少数民族地区,打造了流动的“惠民助农列车市场”,擦亮了服务品牌。
2021年,公众
益性“慢火车”共运送旅客1374.8万人次。火红的樱桃、翠绿的野菜、家养的鸡鸭搭着“慢火车”卖出大山,沿线百姓的钱袋子鼓了,日子越来越红火;孩子们坐上“绿皮校车”走出大山深处,踏上求学成才的追梦之路。 一年来,铁路部门持续提升公益性“慢火车”开行质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升“慢火车”沿线车站和列车装备水平,探索开发“慢火车+乡村游学”“慢火车+旅游慢生活”等产品,开行“熊猫专列”“京和号”等特色旅游专列,带动沿线服务业提质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兴旺。 此外,铁路部门还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科学有序扩大“绿巨人”开行范围。2021年9月,复兴号上线咸阳至铜川铁路,铜川市结束了20年来没有铁路客运的历史,陕西省实现复兴号在省内10个地级市全覆盖。“绿巨人”带领更多老少边及脱贫地区驶入发展“快车道”,促进了沿线各要素优化配置、集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货运方面,铁路部门加强货运产品有效供给,让乡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鼓起来。新疆棉花、东北粮食、广西果蔬、云南鲜花,各地特色农产品乘着一列列货运列车发往全国各地,来自脱贫地区的农产品也搭着中欧班列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一年来,铁路部门强化涉农物资运输服务保障,持续补强货运物流设施设备,保障支农惠农重点物资运输,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冷链运输、高铁快运。2021年,铁路在老少边及脱贫地区运送货物7.2亿吨、同比增长3.8%,减免费用14.8亿元。 快慢结合、客货共振、内外兼修,铁路大动脉充分激发乡村资源活力,搭建了共同富裕的快速通道,彰显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责任与担当,传递着高铁时代的浓浓温情。 致富路:按下产业振兴快进键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要鼓励和扶持脱贫地区和群众立足自身资源,用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 2021年12月1日,铁路捐赠的退役内燃机车、客车车厢在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吊装到位,前来围观的村民们纷纷拍手叫好。“有些上岁数的老乡从没坐过火车,这次在家门口体验了一把,甭提多开心了!”姚磨村铁路驻村第一书记张胜回忆道。 2021年,铁路部门在帮扶姚磨村投资延伸冷凉蔬菜种植产业链条后,还着力打造集蔬菜种植、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惠及脱贫人口2800余人,增加就业岗位200余个。 2021年,国铁集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加大对定点帮扶的河南栾川县、陕西勉县、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新疆和田县和省级帮扶点的支持力度,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7亿元,突出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重点,精心打造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乡村振兴“头雁”项目——“栾川印象”公共品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发展示范点——原州姚磨万亩冷凉蔬菜加工基地、陕西省人文地理示范基地——勉县乡村旅游示范村唐家湾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田县达奎村等21个示范产业项目,着力提升帮扶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创新消费帮扶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1年度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国铁集团3个案例榜上有名。“铁路文创+乡村振兴”产品入选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久前,中国铁路消费帮扶柜累计销售帮扶商品突破220万件,覆盖了30个省区市的56个省会级车站和67个客流量较大地级市车站,而这只是铁路创新消费帮扶形式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铁路部门用好职工“菜篮子”、铁路客运市场、铁路建设项目、铁路互联网用户等消费市场资源,推动消费帮扶方式向产运销一体化转变,拓展完善“四网一柜”铁路消费帮扶体系,会同中央单位和社会企业发起成立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重点企业联盟,助力脱贫地区产销对接,累计完成消费帮扶6.7亿元,有力增强了脱贫地区造血能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就业稳,教育兴,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面对疫情影响,铁路协同地方政府、路内外用工单位搭建就业信息平台,通过开行“点对点”返岗务工专列、铁路建设用工优先培训使用、铁路运输单位招录用工、铁路帮扶项目安排就业等措施,帮助脱贫地区实现就业超18万人次。 乡村教育事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一年来,铁路部门继续加大对定点帮扶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改善脱贫地区办学条件、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组织优秀党团员青年开展助学支教工作,托起山区学子梦,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历史的奋斗已收获累累硕果,未来的梦想亦终将成为现实。踏上新征程,前进的步伐将更加激越铿锵。 新的一年,铁路部门将继续加快脱贫地区铁路规划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地区站车服务设施质量,开好公益性“慢火车”,拓展消费、就业、教育等帮扶成效,助力帮扶地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取得新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铁动力”,擘画流动的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