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铁路开通后,苏干湖站迎来了第三个春运高峰。与春运高峰中的其他车站相比,苏干湖站显得格外冷清,除了沿线的铁路工人。海拔2880米的苏干湖站,是敦煌铁路中铁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最后一个火车站,这里海拔高,氧气稀薄,风沙大,干旱少,是名副其实的无人区。(2月16日《人民铁道》)
哪里需要铁路,铁路就去哪里。在广袤的“无人区”,一条钢铁“大动脉”从中穿过,这就是敦煌铁路。敦煌铁路的开通是西北四省迈出的一大步。它不仅形成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环形铁路网,而且填补了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省区公路网的空白,有效缓解了中国西北地区的运输瓶颈,缓解了柴达木盆地盐、煤、油等货物外运的压力,加快了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对促进这一区域经济带的产业集聚、人员往来和外贸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预见,敦煌铁路将是一条发展之路,为沿线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无人区”的背后,是一代人的坚持。乘坐敦煌铁路列车,会发现沿线居民寥寥无几,只有坚守在各个小站的铁路人。海拔2880的苏干湖站就是其中之一。我不禁感叹驻守的铁路人。他们所承受的孤独,是我们常年生活在闹市的人无法想象的。火车旅行是他们最好的伙伴。铁路人的坚持,表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也表明了西部大开发的决心。近几年西部的快速发展恰恰说明铁路人的坚持是值得的,是值得肯定的。铁路不会落后于每一个没有振兴起来的村庄,也不会落后于每一个致富梦。保证了铁路的安全有序运行和旅客的有序乘车。这不仅给“无人区”带来了热闹,也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领域的收入增长,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敦煌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致富路,给沿线地区带来红利。坚守的不仅是一线员工,更是千千万万工人中的先锋代表。(罗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