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在这片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春潮依旧。今年,阜阳铁路春运发送旅客182.7万人次,刷新了2010年春运172万人次的最高纪录。
12年后,我们安徽阜阳将迎来虎年,全面进入高铁时代。除了客流创新高,春运热潮还有哪些变化?
“千军万马”不再奔富阳。
1991年初夏,安徽省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2300多万亩农田损失,阜阳地区首当其冲。农业丰收的影响,加上开放之风,成为民工潮的种子。在接下来的一年春运热潮中,一些敢于冒险和尝试的当地农民踏上了进城务工的道路,势不可挡,逐渐形成了中国五大农民工摇篮之一。
对于地处皖西北的阜阳来说,从就业经济到实现承接沿海沿江地区的经济辐射,加速融入长三角,提高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是当务之急。
2019年12月1日,阜阳、亳州地区人民翘首以盼的京港高铁商业段、郑州至福州高铁联合开通,填补了皖西北高铁空白。全国“人口第一县”临泉县的人们感叹“动车开到家门口”,阜阳春运热潮也因为高铁进入了“品质出行”阶段。
2月16日上午,裴背着一大包土特产,来到太和东站,踏上了上海之旅。“过去,你必须坐汽车到蚌埠或徐州,然后转乘高铁。现在可以从太和直接坐高铁,四个多小时到上海。真的很方便。”他充满了兴奋。
两条被皖西北人民称为“幸福之路”的高铁,将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7个车站串起,加上原有的3个普速站,高铁和普速站均衡分布,实现了阜阳地区县县通火车。旅客可以就近乘车出行,曾经一窝蜂涌向阜阳站的春运“锅底效应”不复存在。
2月3日,大年初三,高铁阜阳西站旅客发送量首次超过普速站阜阳站。“春运高峰高铁客流超过普通铁路,标志着商务流和公务流的兴起,必将加速地方经济的融合。”负责皖西北地区车站运营管理的阜阳北站站长曹诗权说。
出门淘金,“说走就走”
2月18日上午,王金华夫妇冒着大雪早早来到阜阳西站,一到车站就走进了温暖的候车室。“我没想到我能早点进去,天太暖和了。”老人喜出望外。“2010年阜阳春运高峰时,虽然候车棚无法弥补候车能力的缺口,但还是出台了限时进站措施。”阜阳西站站长储茂高介绍。现在,车站邀请提前到达的乘客到候车室,这样他们就不会受冻了。
阜阳西站有一个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的候车大厅,最多可容纳13000人同时候车。今年春运高峰期间,车站最密集的时段每4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发出,列车的密集开行将成为现实。由于候车能力和运能充裕,延续多年的开车前两小时停站限时候车措施退出阜阳春运高峰。
阜阳有3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因大规模周期性人口迁徙而被称为“候鸟之城”。今年春运高峰期间,受复工复产加速恢复影响,阜阳市两站发送1.188
“发展性抑郁症”正在积蓄能量。
93%,这是2022年阜阳春运抢票中网络购票的比例。不仅如此,为了方便职工出行,铁路部门在阜阳地区每天开行的高铁列车多达160列。
把共同兴趣和共同爱好结合起来,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行需求。坚守客运岗位近30年的安徽省劳动模范李玲玲,曾担任阜阳站春运广场候车总指挥。她坦言:“过去春运服务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苦,车次牌举到胳膊疼,组织旅客喊到嗓子哑,如今普速车站的客服设备一如高铁站,不仅提高了旅客的出行体验品质,而且让职工摆脱了出行靠拼体力的劳累,普速车站也进入智能化时代。”如今,在与高铁站相距17公里的阜阳站,铁路部门每天开行的普速列车达130余趟。 高效便捷的交通,正在为长三角发展“洼地”蓄积能量。高铁开通后,阜阳与长三角区域形成4小时交通圈。2021年,经济强市苏州与阜阳结对共建,如今的客流从候鸟式流动,发展到商务流、公务流、探亲流交替更迭,激活了阜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 6条普速铁路和2条高铁叠加的枢纽优势,正助力阜阳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1年阜阳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四,经济增速领先全国,阜阳逐渐成为支撑中原城市群、辐射中西部的“桥头堡”。阜阳北站党委书记张希望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阜阳春运真情服务务工兄弟的热忱始终不变,这其中值得记忆的不仅仅有奉献中收获的欣慰和赞誉,更有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所获得的自豪感。 春潮涌动,新程再启!“高铁上的阜阳”,在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