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则走,滑则过河”3354这是过去大凉山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位于四川省攀西县,周围高山峡谷环绕。总书记Xi金平非常关心那里的人民。2018年春节前夕,他深入大凉山腹地,看望当地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认真学习贯彻Xi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铁路在国民经济大动脉中的骨干作用, 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体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大凉山地区脱贫攻坚,不断加大乡村振兴的“铁动力”,充分展现了服务国家战略的“铁担当”。
“慢车”托起了致富梦
“没有‘慢火车’,就没有我们的好日子。”凉山州马莎乡火坝村有名的“辣椒大王”吉克正对这10年来生活的变化深有感触。从缺钱到富裕,他说大凉山之间的公益“慢火车”为大家架起了一座“金桥”。
每年夏天,吉克儿都是用背包装上花椒,乘坐5633次列车,发往冕宁、喜德市场交易。这些年,每年收获2000多斤辣椒,加上卖猪卖鸡的钱,吉克尔一家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足够养活四个孩子和一个老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开行公益性“慢火车”,进一步完善车站公交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有效保障了大凉山人民的出行需求。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大凉山沿线小站设施设备和普速列车乘车环境。
在普雄站,铁路部门新建了客运隧道和防风罩;在汉源、峨边、永郎等小站,新建了抽水马桶;在洪峰等27个上下客站,安排社区广播;甘洛等13个客运办理站增加了近50台自动售票机.
以前,公益“慢火车”上除了游客,还有老乡带到镇上的鸡鸭猪羊。早些年,甚至还有牛和马。老乡和家禽家畜混在一节车厢里,夏天闷热,苦不堪言。
2016年起,铁路部门拆除了每节硬座车厢两端的三排座椅和两个茶几,满足旅客堆放农作物的需求;还专门设置了“家禽家畜”行李舱,让老乡的鸡鸭鹅猪都有“专属座位”。家禽和乘客不必“挤”在同一个空间。最近行李厢地板上又多了6根拉杆,用来拴牲畜。
从木质座椅到皮质座椅,铁路部门不断提升旅客服务质量,让老乡的出行体验越来越好。
福星驶进大凉山。
2018年春节前夕,Xi金平总书记在四川凉山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随后在成都主持召开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在谈到全社会齐心协力扶贫时,总书记提到了大凉山的一封信:“他们的信让我感受到了年轻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和忠诚。读完之后,我感到非常欣慰。”
这封信来自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峨眉至冕宁段首座长隧道和全线重点难点控制工程小相岭隧道的建设者们。他们接过了拓荒者的旗帜,继承了程的精神
凉山物产丰富,风景宜人,但交通不便限制了当地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凉山彝族自治州发改委副主任陈星表示,复兴号动车组的运营加快了西昌和攀枝花的城镇化进程,对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曾经在学校坐公益“慢火车”回家的彝族女孩瓦扎阿基莫,现在是大凉山复兴号动车组上的列车员。复兴号动车组经过她的家乡漫水湾镇时,村民们指着飞来的废船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你也能像瓦扎斯的小女儿瓦扎基一样。”
莫一样,过上美好新生活。” 从“共青团号”青年班组出来的姜海亮担当首趟开进大凉山的复兴号动车组值乘任务,他的工作实现了从“慢”到“快”的跨越。西昌机务段成立“铁骑先锋”车队,为彝族老乡开出安全、舒适的“一抹绿”。 复兴号动车组让西昌到昆明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7小时缩短至4小时。奔驰在大凉山间的复兴号翻山越岭,有效节约了沿线人民的交通时间,跑出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度”。 普速列车日新月异 今年春节刚过,彝族小伙儿阿子日杰从西昌西站登上T8870次列车,准备从成都转车前往广东湛江务工。在阿子日杰的记忆中,每一次见识外面的世界都与这趟普速列车有关。 在成都和大凉山之间,“T”字头的普速列车服务着扎根于此的“三线”建设者,承载着他们与家乡的联系,更为彝族老乡与外面世界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今年起,这趟列车改为经停西昌西站。年初投入运营的西昌西站大厅宽敞明亮,候车室不时响起用普通话、英语、彝语三种语言轮流播报的列车信息。站内重点旅客候车区、母婴室、餐饮区、商超区、饮水区、抽烟室一应俱全。 告别了过去“夏天乘凉靠风扇,冬天取暖靠锅炉”的日子,彝族老乡们坐上了新的空调列车。如今的普速列车上,新鲜水果、便餐等各种售卖品琳琅满目,卧铺窗纱洁净,备品整洁,厕所统一安装了集便器,环境焕然一新。这两年,乘坐普速列车的彝族老乡还用上了便捷的电子客票,迈入了旅行新时空。 2021年4月,成都局集团公司开行红色旅游专列,带领旅客领略攀西新风貌。专列首发仪式上,攀枝花市政府对铁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满怀希冀。5年前,“阳光米易号”列车从攀枝花市米易站开出,驶向北京,通过大幅广告画多角度展现米易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向沿线省市推介米易“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阳光康养的城市旅游形象。 2021年,攀枝花市国内生产总值是10年前的1.9倍;2020年旅游总收入313.91亿元,是10年前的6倍。把攀西地区的名声传播到全国,再把全国的游客送进攀西,绵延的铁路线成为攀西旅游产业欣欣向荣的强劲动脉。 “全国三成以上的高铁钢轨、80%的出口钢轨全部依靠成昆铁路运输。”攀钢集团钢钒公司型材轧制首席工程师陶功明说。 成昆铁路承担着10余家大型企业的货物运输任务。得益于成昆铁路的运力支持,常年从攀枝花运送原材料的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2021年通过成昆铁路运送原材料400万吨,发送钢材58万吨,装车量较10年前增长近7倍。 近10年来,攀钢集团的产品依靠源源不断开行的货物列车被运往全国各地。依托成昆铁路,四川、云南等地工业经济迎来新机遇,惠农“绿色通道”也有效带动了铁路辐射区内的农副业经济增长。 放眼未来,峨广铁路全线开通后,成都到西昌、到攀枝花,甚至到西双版纳,都会有全新的出行体验,大凉山人民在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上会越走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