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淮河,汤汤入海。淮阳、豫东为阜阳,号称“千年好县”。借助铁路优势,拥抱经济活跃的江浙沪,这片位于长三角边缘的土地具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铁路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增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的要求,铁路部门加快长三角建设上轨道,帮助阜阳抢抓机遇,重塑发展格局,激发“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活力。
春运之路匆匆,说走就走。
“取长淮河,控蔡晨”的安徽阜阳,自古以来就是船、车的聚集地。上世纪90年代初,淮河流域遭遇洪灾,恰逢江浙沪进入发展快车道,囊中羞涩的阜阳人纷纷外出淘金。此后,阜阳逐渐成为中国五大农民工来源地之一。
那时候的春运高峰,蛇皮袋、小板凳、拥挤的人群、漫天飞舞的雪花、泥泞的道路、翻窗向上挤的旅客,成了阜阳一代人的“记忆”。
随着郑福高铁、京港高铁的开通,阜阳形成了“两条高铁、五条共轨”的综合大型铁路枢纽格局,5个高铁站同步开通。仅阜阳西站就计划每天开行170列动车组列车。与合肥、郑州形成1小时交通圈,与南京、武汉形成2小时交通圈,与上海、北京形成3小时交通圈。因此,阜阳春运热潮已经进入“提质”阶段。
“从阜阳到义乌,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左右,比坐快车少了近5个小时。”在浙江义乌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的陈兴良对高铁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家住富阳颍东区,在义乌工作8年。高铁开通以来,回家是常事。
两辆被皖西北人民称为“奔小康幸福路”的高铁,把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7个车站串起一颗颗珍珠。加上原有的三个普速站,均衡的高铁列车和普速站有效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今年春运,阜阳铁路发送旅客182.7万人,创下春运发送旅客人数新纪录。然而,春运热潮中千军万马涌向阜阳站的“记忆”已不复存在。
拥抱高铁时代,后来者也能赶上。2021年底,阜阳高铁里程达到22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32公里,提前4年超额完成“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的目标值。
2022年伊始,阜阳人民再次迎来重磅消息: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阜阳至黄冈高铁。现在,阜阳“M”形高铁枢纽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工业出海,借“铁”做强
35岁的马晶晶从来没有想过,她会带着自己的致富梦举家搬迁到江苏无锡,如今她将回到家乡圆梦。9年前,他到江苏从事汽车零部件加工工作,现在是安徽彭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出门像门到门”的便捷交通政策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在阜阳市“带你回家”创业园,马晶晶兴致勃勃地说:“这2200平方米是我的车间,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现在订单太多了
杨曙光是当地企业安徽和田集团的负责人。2017年,公司与上海联华超市、上海蔬菜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一年销售番茄500万斤。高铁开通后,和田集团在上海设立了业务中心和分拣中心,更多富阳特色农产品由此“登陆”上海滩。杨曙光说:“高铁催生了城镇化,丰富的‘菜篮子’吸引了江浙沪的客商来此投资。”
交通便利,工业繁荣。2021年,富阳向长三角市场年销售农副产品和加工农产品450亿元,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增至74个。
产能要绿色,产业要海洋。铁路部门与富阳市紧密联手,加快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铁公水空”立体通道,先后开通了富阳至宁波舟山港、上海港、连云港的列车,开辟了富阳通江达海物流新通道。2021年,阜阳铁海联运总货运量超过7100标箱,节约企业物流成本3000多万元。
“物流成本的降低和营商环境的改善,给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可喜变化,为稳定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阜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该市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达到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8.4%。
弥补发展,托起“萧条”
一个城市只有实现合作共赢,在区域一体化的整体格局中形成资源集聚效应,才能迅速崛起;一个地区只有分工合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在京港高铁通车、郑州至福州高铁通车的同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长三角中部地区与皖北地区的深度合作,加强阜阳等重点区域城市建设,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新机遇赋予新使命,新使命赋予新责任。郑州至福州高铁开通第三天,襄阳所属县级市界首(上海)离岸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海成立。界首市委负责人表示,有了离岸科技中心,界首市可以共享上海的科技资源。
近年来,界首加大与江浙沪企业、高校的合作力度,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加快异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转型升级之路,探索科技驱动发展。
上海地处江尾海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在高铁的支撑下,700公里外、面积近两倍的富阳,为上海“腾笼换鸟”、外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
2019年10月上海徐汇区和阜阳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两地产业互补。2021年,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与阜阳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谋划建设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阜阳分区;“虹桥品汇”阜阳分中心开业运营,实现“不出阜阳,可购全球”。同一年,经济强市苏州与阜阳结对共建。
在隶属安徽阜阳的颍上县,距颍上北站10公里的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市G60商用密码产业园、中控国经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探索以“飞地经济”等方式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产业园,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强化重大项目承接,既为中心区“腾笼换鸟”,又托起了发展“洼地”。2021年,来自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共有超过300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经招商引资在阜阳落地建设。阜阳10年来GDP增幅稳居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二位。
阜阳正乘着时代列车越江向海、一路向前,奔向美好未来!
越江朝海向未来——铁路助力阜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见闻
作者: 2022-04-18 浏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