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周琦朱凯镇
进场后,他勤奋学习业务,积极通过各种技术竞赛磨练技能,从一个嘲讽小白的工作迅速成长为车间“技术高手”;他扎根一线,主动出击,成为单位有名的“急救专家”;面对疫情,他连续76天坚守岗位,全力抢修机车,帮助社区抗击疫情。他就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南机务段武昌检修车间电力机车钳工徐军。
2018年底,徐军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昌南机务段武昌整备车间工作。他从小就向往铁路工作,立志要在铁路上有所作为。
每天,徐军都致力于他的工作。半夜时分,整备场寒风凛冽,他缩了一下身子,径直走进狭小的电气柜,更换重约150公斤的机车车主断路器。夏天机械密闭,他完全不顾高温和烘烤,决心处理完故障再吃。业余时间留在队里学习机车电气线路原理图,了解各种电气附件的结构,然后上车回忆电气线路,逐一口述电气附件的名称和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徐军很快掌握了各类机车电气部分的维修知识,成为同批员工中的专业带头人。班组和车间的师傅都夸他。不仅如此,徐军还自学了机车制动系统、走行部等部件的维修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机车维修技能。
2020年暑假,徐军想参加机务系统维修技能大赛,知道武汉局集团公司要举办,但要通过班组、车间、单位的选拔考试。为了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各级选拔考试,他苦练本领。他放弃午休,独自在温度超过50摄氏度的机械室练习竞赛科目;下班的时候,他一个人在钳工室练习模具制作。工作服湿了,湿了,干了,背上撒满了盐,但他并不在意,依然专心练习。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他最终获得了武汉局集团公司第二名。
获奖的消息传回单位,车间打算把他调到技术组。他谢绝了车间安排,愿意继续在团队锻炼,让自己的业务知识更加扎实。为了更好地鼓励徐军,车间安排他担任当班副班长。为了更好地带动班组同事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徐军每次遇到活机车总是第一个冲上前,最短时间内销号故障,确保机车按时出库;同事遇到复杂的机车问题,不仅主动帮他查找故障,还为同事解释故障原因,大家都受益匪浅。
2021年6月,一台内燃机车因轴瓦故障请求救援。接到车间通知后,徐军带领几名工人赶往100多公里外进行救援。交通不便时,他主动拿起千斤顶和轴瓦,徒步冲向机车停放位置。由于技术高超,在不扰乱行车秩序的情况下迅速取消了故障,机车乘务员再三感谢徐军,事后徐军从人员组织、现场处理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此次救援。专题报告得到了单位技术部门的高度认可,同事们称赞他是机车“应急专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击武汉。徐军知道,他必须储备一定的维修力量,维持基本的机车供应,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这样的坚持持续了76天。
疫情期间,徐军每天靠一辆自行车往返于工作单位、宿舍等地。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