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特区报》消息:近日,一列满载液晶显示屏和电源板组件的深圳“湾区码”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国家物流枢纽出发,经阿拉山口口岸启程前往东欧。至此,“湾区码”中欧班列自开通以来已开行189列,运送货物10.9万吨,价值50亿元。
据悉,深圳建立了中欧班列快速协调机制,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物流便利化改革,通过“湾区铁路通”将中欧班列与海上丝绸之路海运航线对接,构建了向北连接欧亚、向南拓展东盟的立体物流网络,畅通了深圳的国际运输大通道,助力深圳及周边企业产品“走出去”。
目前,在中欧班列的基础上,深圳海关、交通等部门帮助开辟了深圳-老挝国际班列、香港援建班列等线路,充分发挥了连接港澳、欧洲、东盟的国际交通枢纽作用。今年以来,深圳“湾区码”中欧班列开行41列,同比增长51.9%。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多个省市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机遇,积极开辟新疆经中亚至欧洲的铁路货运大通道。广东作为经济强省,走在改革的前列,尤其是在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送防疫物资和产业链物资。
随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霍光”的出口需求逐年上升。据统计,铁路比海运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比空运节省四分之三的运费。中欧班列具有成本低、安全、快捷、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其跨境运输地位迅速上升。资料显示,以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广东省,进出口额居全国首位。进出口额高的背后,中欧班列功不可没。
让我们共同期待“湾区代码”中欧班列继续作为经贸桥梁,不断拓展中欧经贸交流新格局。(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