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170列,较3月份增加36列,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外交部发言人王文斌在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在世界疫情和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克服了全球流通不畅、运力不足的逆风,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确实难能可贵。这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积极贡献,也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
2011年3月,首列中欧班列走出中国重庆的列车站台,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拉开了中欧班列不断发展的序幕。中欧班列于2011年首发,至去年累计开行数量超过4万列,运营线路73条,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5个城市,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重要运输通道。
自俄乌冲突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升级,西方媒体也将矛头指向中欧班列,夸大受冲突影响的部分中欧班列的运营问题。一时间,所谓的“中欧班列停运论”甚嚣尘上。面对西方的无端中伤,中欧班列用事实说话,让谣言破灭,狠狠打击西方媒体的丑恶嘴脸。
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增长12.9%,进口增长18.6%。“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中欧班列逆势而上,跑出加速度,充分显示了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大生命力。
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海运和空运严重受阻。中欧班列数量连续第二年突破万列,达到15183列,同比增长22%。中欧班列已连续24个月单月开行1000列以上,车次量和货运量均创历史新高。中欧班列以稳定、可靠、高效的物流服务,有力支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成为疫情中世界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中欧班列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增加,更体现在质的飞跃。中欧班列克服了运营初期的资源配置问题,空箱情况明显好转。其运营模式变得更加成熟和科学,中长期盈利能力变得乐观。中欧班列的商品结构也得到优化。“门到门”运输、“班到班超市”、特种运输等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行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中欧班列不仅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张贯穿亚欧大陆的物流网络。对沿线国家和地区也是互利共赢的纽带。在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叠加影响下,中欧班列逆势而上,奋力前行,展现了韧性和担当,传递了力量和信心,实在难能可贵。(广州铁路车辆公司苏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