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铁道资讯

焊花点亮绚丽人生

作者: 2022-05-26 浏览:

赵妮娜周琼/徐丽

穿全套铝合金焊接工作服,重5kg,由工作服、防护皮衣和呼气面罩组成。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52岁的焊工孙景南拿起焊枪开始工作。

电弧闪烁,火花飞溅,一条细密整齐的鱼鳞状焊缝完美呈现。两块铝合金车身材料精密焊接在一起。孙景南从事这种工作已经32年了。

32年来,孙景南一直深爱着这朵“绚烂如烟花”的焊花。在苏璞铁路客车、复兴号动车组等30多种车辆的车体焊接工作中,他以强烈的进取意识、精湛的焊接技能、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在焊花生成中锤炼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时间和汗水中成长为业内知名的焊接专家,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女人不让一个男人从焊接“小白”到行业专家。

孙景男从小就像个男孩子一样“不安分”,动手能力很强。1990年,绘画专业毕业后,她在中车铺镇公司实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景南看到一个电焊工在工作,立刻被绚丽的焊接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我也能这样就好了。”不久后,她成了一名电焊工。

当时身边很多人都不看好,认为一个女孩子很难在这种类型的工作上做出成绩。孙景南坚持自己的选择:“男人能做好,女人也能做好。”

20岁的孙景南,带着焊花点燃的职业理想,走进了既苦又累的钢结构车间。上班的时候,她跟着师傅学习;工作后,她用吃剩的零碎反复练习。从平焊、横焊、竖焊到仰焊,高温焊花在孙景南的防护服和手臂上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印痕,也给她带来了日益精良的焊接技术。两年后,她在公司举办的青少年技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随后又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多个冠军。

孙景南刚参加工作时,CRRC浦镇公司只生产时速六八十公里的“绿皮车”。她从事焊接普通公共汽车。21世纪初,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孙景南开始接触高速列车的焊接工作。为了掌握新技术,孙景南刻苦学习,把自己看不懂的外文资料抄下来,按照外文字典逐字翻译。通过努力和实践,孙景南先后获得了MAG焊、MIG焊、TIG焊等18项欧洲焊接资格证书,并获得了国际焊接技师证书,成为焊接专家。

2000年,孙景南被派往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接受高铁铝合金车厢焊接工艺培训。当时在法国从事焊接工作的女性很少,外国专家对孙京南也是无动于衷,但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一流的焊接技术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有一次操作需要焊接一个2-3mm缝隙的铝合金,法国焊工怕它穿过去,没人敢上去。孙景南拿起焊枪,焊出了一个漂亮的“满分”,让法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个中国姑娘刮目相看。后续项目,每当遇到问题,他们都会喊一声“孙女士,这个只有你能焊。”从此,孙景男有了“女焊神”的称号。

带来匠心,让成长永无止境。中国铁路发展的黄金时代,成为一个巨大的增长平台。孙景南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女劳动模范、江苏省劳动模范、首届南京十大工匠、南京十大杰出人物、中国CRRC高铁工匠等荣誉称号

“工匠”就是斤斤计较自己。——现在终极保险出现了。

对于高速列车来说,车体就像是全车的“骨架”。为了载客,车体要承受动车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巨大气压波。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车身的强度成为保护乘客的关键。因此,车体

由于铝合金材料的特殊性,焊接时对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有严格的要求。焊接前必须做非常细致的清理工作,比如清除材料表面的油污和氧化膜,否则容易出现气孔和夹渣,影响焊缝质量。

为此,每次做作业,孙景南都会展现“刺绣功夫”的精妙。她提前计划,以确保所有的机器和材料都在她伸手可及的范围内。在焊接之前,很多人可能不太注意一些焊点的处理,但孙景南非常注意这个细微的过程。“可以清洗吗?凹槽的斜度和角度是什么……”孙景南对细节的严格把控,让现场很多试衣师直呼“强迫症”。

焊接关键焊缝时,除了规定的工艺要求,每焊一层,孙景南都会用丙酮擦一遍:“气动工具的喷嘴刚上油,油点就飞出来,容易变成气孔。”铝合金焊接过程中,即使是最微小的缺陷,如果不清理干净,焊后也会变成大缺陷。孙景南说,“比如焊完第一层的小气孔,焊第二层的时候,就会浮起来,变大。焊后会聚成一个大毛孔,特别容易超标。”

超强的悟性,长期的经验积累,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致和耐心,给了孙京南得天独厚的焊接优势。她自己经手的焊接工艺从未出现过返工和质量问题,这是她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首席技能专家的秘诀。她说,“一个工匠的‘匠’,外面是盒子,里面是‘斤’。我明白,在一个有限的领域里,我是在斤斤计较自己。”

复兴号CR300AF动车组车体焊接过程中,由于公司缺乏相关基础,前期工艺评定难度较大。铝合金车体关键部位的组装焊接过程中,工人的焊接一次次返工,但还是失败了,直接影响了后续工序的开展。

铝合金焊接最多只能返工两次。如果不达标,产品只能报废。关键时刻,连队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孙景南。经验丰富的她通过反复试验,调整焊接坡口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参数后,成功解决了问题。从此,同事们把孙景南称为铝合金焊缝的“终极保险”。一旦需要二次返工,必须由她操作,绝不失败。

多年来,孙景南积极服务生产线,参与铝合金项目、不锈钢项目、动车项目的生产;完成公司的CR。

H6A项目大横焊接模拟试验、铝合金B型车体总成内部横焊缝工艺改进试验等项目。

2018年,在公司时速2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体试制项目中,孙景南牵头组织成立了“250公里工艺试验党员攻坚队”,开展关键部位一比一模拟实况焊接工艺试验60余项,率领党员团队攻克了司机室前窗骨架组焊变形等技术难关10余项,用时45天便完成了首辆车试制,创造了中国高铁制造“新速度”。

工作重心转移——“总教头”创新育人方式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为了让更多的年轻技术人员胜任高速动车车体焊接工作,2011年,公司组建以孙景南名字命名的“孙景南技能专家工作室”,成为生产一线焊接员工技能提升、技术攻关、重大项目执行保证的基地和课堂。从此,孙景南的工作重心也从车间的一线焊接转为工作室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想象一下,熔池就是荷叶上面的水滴,当水滴液面下沉时,就是你能焊透的时候。如果水滴非常饱满,一直翻滚着不下去,那肯定没焊透;但如果下去速度太快,跟不上,那可能就会焊穿了。”

孙景南讲话不紧不慢。她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培训青年焊工时将自己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

多年来,孙景南先后完成培训63批次,授课1636课时,教授2219人次。她亲自带徒的24人中,12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4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3人在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识型“中国高铁工人”的使命,孙景南带领团队完成6项科研项目,围绕各个产品在试制和生产过程中完成技术攻关201项、成果转化44项,创造经济效益4050多万元。2019年,工作室获得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她参与编写的《焊接结构生产》,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培养指定教材。

当前,车体生产面临智能化转型,作为公司600多名焊工的“总教头”,孙景南深感责任重大。为了给中国高铁产业的工人队伍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孙景南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严格的要求。

每天,她在课堂上讲授过的内容,学生必须焊出成品,孙景南管这个叫“过堂”。学生按照她教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孙景南带着面罩在后面看,检验合格后,当天的课程才算结束。“一个人强不算强,所有人强了,才能代表企业、行业乃至整个国家水平的提升。”孙景南说。

她将职业理想与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紧紧“焊”在一起,成就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制造”的内涵。

孙景南

中共党员,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电焊工,高级技师,国际焊接技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采访手记

在实践中淬炼匠心

32年如一日,直到今天,孙景南依然坚守在车体焊接一线现常在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她抓住机遇,淬炼匠心;在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客运装备技术领先世界时,她沉下心来,组团育人。

面对工作毫不松懈,面对难关毫不畏缩,面对责任毫不迟疑。32年来,孙景南及其团队焊接出的车辆经过各类涂装后,成为一张张流动的亮丽名片,装点神州、走向世界。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励着孙景南实现技术创新数百项,带徒传技打造团队。作为新时代女性劳动者的卓越代表,她将继续为中国铁路增光添彩。

THE END

相关资讯

拉林铁路货运忙
铁龙穿荒漠 沙海变通途
聚焦“四保”目标任务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