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铁道资讯

黄金通道 串珠成链——铁路服务海陆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见闻

作者: 2022-06-02 浏览:

初夏的广东,绿树成荫,生机勃勃。 高铁开往海陆丰革命老区。在阳光下,镶嵌在青山碧水间的城镇,如珍珠般耀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力度。铁路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构建铁路运输网络,充分发挥运输骨干作用,不断提升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铁”的力量。 如今,海陆丰革命老区路网密布,火车飞驰,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 通达路网人财旺。 海陆丰革命老区位于珠三角与粤东、粤北的结合部,是珠三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连接的重要区域。回望近百年,革命的火花散落在汕尾、惠州、河源、揭阳、汕头等13个县市的红色热土上。 随着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厦深高铁、关晖城际铁路、京港高铁赣深段的开通运营,海陆丰革命老区与中心城市、经济特区的时空距离不断拉近。 2013年12月28日,厦深高铁开通运营。陆丰、汕尾、惠东等8个县市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中国东南沿海高铁走廊全面贯通。 出生在汕尾,在广州工作的“80后”刘大思见证了当地交通的巨大变化:“以前,公交车是我们出行的唯一选择,从海丰坐车到广州要4个多小时。厦深高铁开通后,坐高铁只要一个多小时。”如今,带着妻儿回家探亲,刘大四只需在手机上轻敲几下,就能轻松买到一张高铁票。 让高铁老区的人们坐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车。近年来,汕尾站旅客发送量逐年增长,2021年达到169.5万人,较2014年增长215%。 汕尾站副站长魏永红回忆说:“车站刚开通时,当地乘客大多只会说方言,听不懂改签等专业术语。现在高铁出行越来越普及,旅客自助购票越来越方便。” 为方便群众出行,2015年,铁路部门开辟交通节点,实行跨线运输,连接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拉近了海陆丰革命老区与广州的时空距离。2021年,厦深高铁实施达标提质。深圳北至厦门北的动车组运行时速从200公里提高到250公里,两地最快旅行时间缩短到2.5小时。 2021年12月10日,京港高铁江西至深圳段开通运营。至此,河源有了4个高铁站,广东实现了同城高铁,步入“3小时经济生活圈”。高铁虹吸效应进一步凸显,海陆丰革命老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交通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城市。孕育在徽州土地上的国家高新区3354仲恺高新区,正在蓬勃发展。随着京港高铁赣深段的开通运营,仲恺高新区进入了“高铁时代”,积极承接 他们所在的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液晶电子屏等产品。惠州分厂约有10%的员工在江西,40%左右的员工在北方。高铁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他们回乡探亲。公司设备部负责人张志熔表示,“2021年,我们惠州分公司工厂将拥有约4500名员工,今年计划增加到6000人。高铁开通是我们公司吸引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加分项。” 交通的升级会带来人才的涌入,促进产业的崛起。2021年,仲恺高新区获批广东省首批超高清视频显示特色园区。2022年一季度,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11亿元,同比增长9.1%。 随着交通的蓬勃发展和热土的融合,generate有了新的生命力。2021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77亿元,同比增长10.1%;揭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28亿元,同比增长6%;河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大关。五年来,汕尾引进工业项目502个,总投资2511亿元,汕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 绿色练习舞蹈 当列车疾驰,汕尾的山、海、岛、湖、林、泉映入眼帘,“红蓝绿肠”五色资源汇聚。高铁推动了周边市县的旅游业。便利的交通条件,殷红的底色,丰富的湖海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投资买房。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鲜为人知的资源被开发成热门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周边城市,尤其是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居民来此度周末。 红色背景深厚,高铁走繁华景区。追寻百年红色历史,延续红色血脉。在海丰、陆丰等革命老区串联红色地标,努力发展红色旅游,繁荣革命老区经济,讲好红色故事。从有“东方小莫斯科”之称的海丰红宫红场纪念馆,到彭湃故居、叶挺将军纪念公园;从中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紫金县苏区镇,到素有“东江红都”之称的惠东县高滩镇;从曾经的中共东江特委、中央军委所在地大南山,到被评为“中国红色旅游荣誉榜2015年度十大红色旅游景区”的揭西县大北山旅游度假区,老区深厚的红色底蕴诉说着艰苦卓绝、激情澎湃的红色往事。 奉贤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工作人员邓先生说:“以前本地游客很多,现在外省游客明显增多。我们还开发了更多的绿色生态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如文厝村、新山村和坡坪村。” 广东最后一个有高铁的地级市是河源,有“粤港澳后花园”之称。这里有丰富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健康旅游资源。河源东站整个旅游集散中心投入使用后,将促进了该市的旅游设施加快升级。同时,该市的文旅产业也乘上高铁的东风,景区纷纷按照当下游客市场的变化及新需求进行升级改造,并加强与沿线各高铁站点区域的旅游合作。   河源现有旅游酒店、社会旅馆7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间接带动就业近40万人。文旅产业成为该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里首创“民宿微景区化+亲子、研学、团建、文创、电商”模式,坚持民宿创新,在高铁的助力下,踏上“民宿、乡村文旅、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2021年,河源市召开美丽乡村民宿招商推介会,188个民宿建设项目在推介会上达成意向投资。   绿色农业发展,高铁牵线搭桥。2019年,海丰油占米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紫金县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兴旺发展。2020年,全省首个在高铁站设置的扶贫农产品营销中心在广州南站落户。三棱橄榄、河婆擂茶、大洋苦笋、金线莲、四乡姜薯、厚埔春菜、贡山方柿、新陂果蔗等来自揭西县的农特产品出现在推介活动现场,吸引人们驻足咨询、品尝。高铁营销中心对接高铁客流人群,拓展营销推介渠道。借助广州南站交通枢纽及密集的客流优势,铁路为全省扶贫农产品拓展营销推介渠道,这是铁路部门发挥行业帮扶优势、拓宽老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   农产品外销,铁路来当“快递哥”。每年年货节、“双11”铁路电商黄金周运输期间,铁路部门发挥高铁优势,科学配置动车组预留车厢,扩大高铁极速达服务范围。与此同时,揭阳开心果等分布在高铁沿线的海陆丰革命老区特色产品、地标农货也销量猛增。   湾区老区 双区联动   在铁路的助力下,革命老区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期,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先行探索路径、经验。   高铁拉近了海陆丰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助力“老区+湾区”双区联动发展。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汕尾成立、深河特别合作区在河源成立,深圳发挥自身优势,开启以飞地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革命老区承接深圳市具有高新技术、规模品牌、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海陆丰革命老区发挥农业发展优势,为湾区提供丰富的“米袋子”“菜篮子”,为湾区发展贡献力量。   老区发展,见证初心。厦深高铁推出计次和定期票,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为沿线旅客提供更多选择。广州东站开行京港高铁赣深段跨线动车,方便旅客出行。列车飞驰,加快老区“融湾”“融深”的步伐。   高铁建设,高歌猛进。在汕尾站两侧,渐暗的天色挡不住建设者们的热情,一朵朵焊花在黄昏“盛开”在站改工地,显得更加璀璨。新建广汕、汕汕高铁工程接入汕尾站站改施工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汕尾站即将脱胎换骨,成为拥有15条股道、5座站台、9个站台面的铁路网络枢纽站。   目前,广汕汕铁路、深汕铁路等铁路建设项目取得新进展,沿轨道站线布局的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也迈入快车道,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西部)投入使用,江东新区高铁新城加快建设,在建的梅龙高铁未来将与广汕汕铁路、深汕铁路形成环状铁路。   高铁建设,蓝图铺展。未来,随着广湛、广汕汕、深江、深汕等铁路建成通车,广东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市通时速350公里高铁”,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
THE END

相关资讯

拉林铁路货运忙
铁龙穿荒漠 沙海变通途
聚焦“四保”目标任务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昆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