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常背着一个挎包,一捆捆的学习资料,到沿途的60个车站,把老师送上门。同事们也亲切地称他为“挎包教练”。
他就是王军,广州局集团公司衡阳机务段衡阳站值班员,工作了13年。他从一个零专业基础的老兵,到一个业务精湛的排头兵,从一个一线普通工人,到一个全能技能大师。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模范退役士兵。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他以精湛的技艺在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2014年获得全国铁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站值班员项目全能第一名,站上了列车服务系统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他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把100多条驾驶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变成了习惯,把300多条驾驶规则背熟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自己的优秀事迹。
在挑战中穿过荆棘
是车站值班室交通组织的统一指挥者,安装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天上班,王军的师傅交给他五条规则,包括技术规则和交易规则,郑重的对他说。学好规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是我们的饭碗。一开始王军觉得有些规则很难记,就和自己较劲。他还把规则做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复习。做了42个异常应急组织接发列车的草图,挂在宿舍墙上,有空就多看几遍,让规章制度慢慢清理,背规章制度只是基础。王军第一次被师傅带到操作台上时,遇到进站信号突然由绿变红的情况,需要马上办理列车非正常通过手续。当时王军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很着急,在没有确认接车线空闲的情况下就准备去取车了。这时师傅发现一把王军推开,确认接车线空闲后,我打开引导信号来接车。如果接车线上有车,导致追尾,后果不堪设想。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王军,他下定决心要好好练习。除了跟师傅上课学习,他还利用下班时间到信号楼最忙的早晚,跟着其他师傅学习列车甩挂方案、机车进出库、施工、维修等关键操作环节。王军去过无数次车站和车场,对每条线路的情况了如指掌。王军凭借娴熟的业务技能,在繁忙的京广线上办理了20多万次车次,人工调车1.2万次,实现了车次安全,钩头钩尾无差错。
在斗争中前进
他是同事们口中的教练。2017年初在《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以王军命名。凭借列车运行标准、应急处置指导书、20个教学课件,开展了防止行车设备误操作、半米错行车组织等11项研究课题。5年来,他培养了100多名技术骨干。
但是,王军一年四季和沿线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2020年,羊城站20周年第29天晚上,王军正在组织沿线车站进行春运抢运列车应急处置训练。突然,七岁的儿子推开教室门,调皮地叫着:“王老师,我们来了”!王军抬头看着追着儿子的爱人,红着眼睛看着他。我一句话也没说。培训结束后,爱人告诉他,儿子想爸爸了,哭着吵着要爸爸回家过年。但儿子撅着嘴,悄悄告诉王军,是我妈想你了,不是我想你了。其实王军的心里并没有想着家人。铁路人就是这样。只有做好工作,旅客才能平安回家过年,铁路人才能安心下班回家。
在德国执行一项任务
青春是刻苦训练、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短短5年,王俊勇从一个业务小白成长为全路首席技师。他的励志历程充分展现了铁路青年的风采,他对工作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观众。我们要以“最美铁路人”为榜样,立足自己的岗位,学好本领,苦练内功,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在铁路岗位上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一个火热的未来!
(尤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