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汹涌澎湃,见证着雪域巨变。
高原的复兴自由驰骋,描绘着梦想的画卷。
2021年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作为川藏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3354拉林铁路投入运营,复兴实现了31个省区市的历史性覆盖,为世界屋脊再添一条新路。自此,青藏铁路、拉林铁路、拉里铁路“牵手”,一张Y型铁路网在青藏高原铺开,进一步完善了区域交通格局,为富民兴藏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专程来到拉林铁路,对建设好川藏铁路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统筹推进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中国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西部留白太大。以后还要补几笔,让美丽中国的交通更美。”
一年来,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铁路工作特别是川藏铁路和西部边疆地区铁路建设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国为重”的胸怀,带领全路全力以赴、形成合力,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工程建设。 有效管理和使用青藏铁路、拉林铁路等高原铁路,努力建设各族人民团结幸福的线路。 结合高原铁路队伍现状,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对中铁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对口支援和临时援助的科学部署,向雪域高原选派了43名德才兼备的临时援助干部,其中一半以上在拉林铁路沿线战斗。
在青藏集团公司干部职工和值班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拉林铁路一年发送旅客113.7万人次,运输货物4.78万吨,逐步成为高质量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畅通之路、创新融合之路、良好体验之路、幸福民生之路、绿色发展之路。
安全平坦的道路
今年6月15日8时,在拉林铁路巴渝隧道,一场综合应急演练正在紧张上演,旨在全面检验拉林铁路各系统、各工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当晚,在拉林铁路上,大型养路机械捣固车、JJC接触网综合检修列车等先进设备同步检修,在盛夏的黄金时机进行各项补强消缺施工。这是青藏集团公司保障拉林铁路优质安全运营的一个缩影。
拉林铁路全长435.48公里,沿冈底斯山板块与喜马拉雅山板块之间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运行,平均海拔约3300米。先后3次穿越强震断裂带,16次穿越雅鲁藏布江。铁路沿线气候恶劣,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风险等级高、危害大。如何确保复杂地质条件下拉林铁路的运营安全,是摆在青藏集团公司面前的首要任务。
青藏集团公司结合拉林铁路区域特点,不断推进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着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先后研究制定了《青藏集团公司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30余项安全管理体系方法和关键工作流程,编制了《高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长作业指导书》、改进《川藏铁路拉林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ref等50余项作业指导书
先进的科技设备为拉林铁路的运营安全提供了多重保障。青藏集团公司结合拉林铁路地域特点,优化了CTC服务器架构,设置了通信前置服务器,实现了运输调度CTC集中指挥系统全覆盖,建立了大风、行车、安全等动静态信息相结合的监控系统,设立了袁爽动车组综合应急指挥台,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视等大量新技术,筑牢了安全屏障。同时,青藏集团公司还扎实推进铁路沿线两侧500米范围内安全隐患治理,确保“双长”机制在拉林铁路全线“落户”;广泛开展护路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覆盖拉林铁路沿线主要乡镇和200m范围内7所中小学3000余名师生。
创新之路
走进拉萨工务段生产调度监控中心,电务、工务、供电等监控人员和分析人员。同时在工作。通过对作业计划源头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利用的综合分析,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据该中心主任林秀峰介绍,拉萨基建段在青藏集团公司内部率先建立了监测数据融合分析系统,解决了单一监测分析的“盲区”和“组合”问题。该系统可以对典型信息进行集中“会诊”,具有及时整改、防范风险、优化操作流程的优势。
临铁路桥隧设备种类多、技术复杂,运输主力为复兴号动车组,涉及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车辆等专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高效的生产组织模式。拉林铁路开通后,青藏集团公司先后组建了拉萨基建段和拉萨车辆维修中心两个一体化运营维修单位,实现了拉林铁路“联合管理、集中组织、一体化维修”,具有统一的组织架构、统一的“天窗”布置、统一的维修生产计划、统一的运营组织、统一的防护体系和统一的应急值班。一是“联合作业、高效协作”成为拉林铁路维修的主旋律。
拉萨基建段、拉萨汽车维修中心积极探索一体化生产管理、多专业综合维修的新模式,大力推行共用“天窗”、共用机具等制度。共享“天窗”改变了以往各系统的运行模式,对高铁运营管理维护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拉林铁路基础设施维护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还集中力量加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旨在营造“同心”文化,统一宿舍、食堂、办公室、实习室等区域的标志、物品和环境标准管理,要求职工“同场练赛、同楼学习、同住一屋、同厨用餐、同校娱乐”,营造一体化生产的浓厚工作氛围。
目前,拉林铁路沿线已设立桑日、朗县、林芝三个综合维修车间,共有15名机务人员。员取得了机车司机驾驶内燃、电力双资格,共用“天窗”每天都会准时上演。一系列实践表明,拉林铁路已驶入创新融合的“快车道”。
美好体验之路
“在这充满喜悦的日子里,我们将祝福串成一首诗、化作一首歌,祝各位旅客新年快乐!”今年春节和藏历新年期间,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客运段动车队拉林乘务组大力开展“文艺下车厢”活动,为旅客献上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目,让旅客的旅途变得丰富多彩,赢得了广大旅客的一致好评。
拉林铁路的开通,使西藏地区形成了以青藏铁路为主通道、拉日铁路和拉林铁路为东西两通道的“一主两翼”铁路交通格局。这些线路成为连通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藏区众多城镇的便捷纽带,乘动车出行不但备受年轻人的青睐,而且也成为很多藏族老人的出行首选。
“我这次专程来体验动车,去看望在拉萨工作的孩子,复兴号真的很快、很舒适。”C882次列车上,70岁的藏族旅客次仁吉宗高兴地说。
为更好服务旅客,青藏集团公司致力于提升拉林铁路的软硬件服务水平。他们以复兴号为运输主力,每日开行拉萨至林芝C字头列车2对,日喀则至林芝C字头列车1对。同时,他们开行了拉萨至林芝普速直达特快列车1对,并在拉林铁路全线实施电子客票,推进实施20次计次票、车厢免费Wi-Fi等暖心举措。青藏集团公司以打造“天路格桑花”高原铁路服务品牌为依托,将敏感、用心、用情的“一敏两用”服务理念贯穿于旅客服务全过程,创建了党员示范岗、团员示范岗和劳模先进示范岗,开展“天路格桑花”服务竞赛以及红旗车厢评选活动,在列车上大力推行“特色服务、差异服务、无干扰服务、自助服务、静音服务”“小翻译、小导游、小医生、小助手”的“五四”服务法,使旅途服务从“大众服务”向“分众服务”转变,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
幸福民生之路
拉林铁路以其安全、方便、快捷的运输优势和优美的沿线自然风光,成为一条旅游精品线路,吸引了众多旅客乘火车前往林芝、日喀则旅游观光或踏幽访古。全程6个多小时的“快旅慢游”,旅客不但节约了出行时间,而且还能饱览沿途风景,在拉萨、日喀则、林芝三地之间实现“一日游”。
夏季是高原最美的季节,前来“打卡”的旅行团体络绎不绝。第二次进藏、来自内蒙古包头的旅客赵景丰说:“上次来西藏因为交通问题错过了很多美景,这次组团来西藏旅游,一定要乘动车去林芝玩一趟。”
据悉,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底,林芝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5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93亿元。
拉林铁路打破了藏东南地区的交通“瓶颈”,不仅加速了人员流动,而且带动了就业创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客运站周边的村镇逐步形成了以车站为圆心的商业圈、旅游圈。
今年24岁的布姆阿牛家住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孜然村,站在家门口就能看见林芝站。2021年,布姆阿牛通过应聘,成为拉林铁路林芝站的一名安检员。拉林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让布姆阿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且让家里的茶馆生意越来越红火。据了解,拉林铁路开通运营后,铁路部门招聘了400多名沿线群众从事保洁、上水、安保等工作,使其有了一份稳定收入。
出租车司机扎西每天都会在山南站和山南市区跑上几个来回。他笑着说:“拉林铁路开通后,来山南的人越来越多,我的收入明显增加。”家住林芝市巴吉村的普布桥和乡亲们搞起了运输队,参与到川藏铁路建设中,仅2021年就增收100多万元。
拉林铁路让沿线群众腰包更鼓、生活更甜。2021年,依托铁路强大的运输优势,上万吨的物资跨山川、过江河,让藏族同胞第一时间感受到党中央的关爱。
一年来,共有4.78万吨生产生活物资通过铁路运抵林芝。随着相关配套设施和运输措施的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林芝的松茸、藏鸡肉、藏香猪等特产,就会更快速地运往全国各地。
“拉林铁路,扎西德勒!”车轮飞驰,带来生机和活力,让当地群众喜笑颜开。
绿色发展之路
拉林铁路沿途经过工布等6处自然保护区和雅砻河、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多处风景名胜,区域内拥有1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因此,保护好拉林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尤为重要。
拉林铁路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每万吨公里的能耗较其他牵引方式低30%,且广泛采取以桥带路的方式,避免对所经过的自然保护区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拉林铁路在邻近村镇和自然保护区的路段设置了长达21.95公里的声屏障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污染。沿线车站和线路区间路基采取了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方式,并运用全自动精准滴灌系统,建设了车窗外绵延数百里的绿色长廊。沿线站区普遍采取空气源热泵的采暖方式,避免了有害气体排放。此外,参建单位还对工程施工中形成的取土场地进行了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使拉林铁路成为青藏高原又一条“绿色铁路”。
拉林铁路上运行的旅客列车全部采用全封闭客车车体,配备先进的压缩式垃圾收集系统和污水收集系统。旅途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污物,可通过车站吸污设备和垃圾车集中收集处理。
拉林铁路全线已建成17个污水处理站,广泛采用SBR(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和MCR(膜混凝反应器)工艺,部分处理站还接入了市政管网系统,确保了生活污水洁净排放。沿线各站区设置了密闭式垃圾箱,生活垃圾清运采取集中清运、集中处置模式,实现了地面和列车“零污染、零排放、绿色作业”的目标。
车轮滚滚向前,征程未有穷期。伴随着拉林铁路带来的勃勃生机与种种机遇,古老雄奇的雪域高原必将续写更多新的辉煌篇章。
辉煌新天路
作者: 2022-06-25 浏览:
THE END